古罗马时代西方人称中国为赛里斯(seies丝国),但阿诺比乌斯的说法再无任何佐证。
利玛窦的居室一应中国陈设,他喝碧螺春,用竹筷吃中国饭菜,演习儒家礼仪,定期参加当地的祭孔大典,用自鸣钟、多棱镜、望远镜、西洋琴、地球仪、世界地图等西方特有的“技巧之器”赢得知识阶层的好感和拥护。
龚教授则对该馆常务馆长CasarePasini凯撒帕西尼建议:虽然大家都知道该馆所藏明清传教士介绍西方科学、宗教、文化、历史的著述、传教过程中的具体状况文献数量最多,但这仅偏于传教史。
这样想来,西方年轻人对中国真正的接触渠道比较少,所以对现在中国有深刻的误解便是必然。但是现在中国年轻人似乎对西方的了解多一些,但总的来说,也还是不够的。
教宗接着表示,在利玛窦神父的传教工作中,使宣讲福音本地化和把西方的文化和科学介绍给中国,是不该分开的两个方面。利玛窦神父到中国并不是为带去西方的科学和文化,而是为将福音带到那里,让人认识天主。
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范型。其科学、人文以及社会体制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因而国人所谓的“西学”,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导源于基督教的观念、学说和文化。
这个形象在大公会议之后的数十年间,成了天主教与东方和西方教会各团体对话的写照。昔日的静默成了日后的共融。所有基督信徒之间的友爱被发现了,而且也成了彼此对话、合作、共同祈祷以及互相关怀的条件”。
在西方,只要提到二十世纪的六八年代,大家都知道那是“造反有理”、打倒传统、推翻价值的恐怖年代;是时尚青年高唱性解放、性自由的年代。
八台子村坐落在空旷的山坡上,本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却因有中国长城与西方教堂的并存而独树一帜。远远看去,可以看到只剩下半截尖顶的教堂孤零零地伫立着。紧挨着它身后的是一条时断时续的长城直通山顶。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是西方价值观的根基。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深入细致地研读《圣经》更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