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84所老人院(-1,439)和慢性病、残疾人中心,主要集中在欧洲(8,271)、美洲(3,913)。10,534所孤儿院(+652)大约三分之一集中在亚洲(3,911)。
在《金鲁贤主教改变我人生的二件事》一文中,胡玛窦主教曾以中外政教各方对自己1992年在佘山修院10周年院庆上的发言内容,并结合当前中国教会的特殊情况,他以信德的眼光指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教会暨佘山修院的首批
来自全省的主教、教区长和大小修院院长等45位神职人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研习班。以下这篇文章是一位与会神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今特刊出,以飨读者。
这里的教育水平也非常高,也许国内的修院在十年之内都无法达到这样的高水平。这样的培训对于我们来说,很及时也很必要,希望这样的培训班以后多办,也希望更多的主教、神父们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学习。
不过他赞同史怀哲提出的了解耶稣对于自己死亡看法的方法。史怀哲认为,天国的来临与默西亚的痛苦是不可分的。要宣讲天国就必须宣讲痛苦,因为痛苦使人回忆末日的灾难。
1967年方豪神父著有《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上海光启出版社刊印,记述了几百年来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是每位基督徒必读之书。
胡庄的开教史胡庄自古以来就称为天主教村,为教内外人士所共知。胡庄人400年来蒙天主圣母的恩佑,虽几经教难,绝大多数人仍旧保持着对天主的信仰,今有教友千余人。
在佘山修院上刘健老师《中国教会史》一课时,他亦说过:文化是信仰的载体,基督信仰想要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就必须深入中国文化本身,而不是脱离!
2006-2007年刘神父因患心脏病到沙河市教友家中休养,在休养期间仍担任备修院神师,并代管沙河市下郑堂口,同时在沙河市区成立家庭聚会点。
1985年11月21日佘山修院首批新铎,左三为胡贤德神父忠于信仰适应发展胡贤德主教为人耿直,心直口快,生活简朴,信仰虔诚,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