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泪水中体悟 磨砺中成长

—— ——访“圣母圣心传教修女会”林艾雯修女

2017-07-13 15:19:06 作者:孔喜慎 来源:《信德报》2017年6月25日,23期(总第727期)

    人常说,“苦难中历练,磨难中成长”,然而当人们真正面对挫折、痛苦时很多人却选择了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让生命活在无意义的挣扎中。更有甚者背弃信德,远离真道。林艾雯修女在经历痛苦时选择了超越,在严重打击下悟出了“四道人生”,分别是:“道爱”“道歉”“道谢”“道别”。为了更多地了解林修女的人生,我们从她的圣召谈起。

一、家庭背景 圣召萌芽
    林艾雯修女祖籍浙江上虞,父亲自中央警官学校毕业后被分派到台湾高雄服务, 1949年由于时局动荡父亲回不去大陆,于是便在台湾定居下来。   
    1953年林艾雯出生于台湾,她天资聪颖,活泼幽默,酷爱思考。父母信仰虔诚,五个兄弟姐妹中她排行老大。林艾雯9岁开始看小说,且能对书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反思。10岁那年,林艾雯身边连续意外去世了几个亲朋邻舍,这些鲜活面容的突然离世,让她陷入了对生命的沉思:“生命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其价值意义究竟何在?”
    12岁时,读小学六年级的林艾雯在妈妈的催促下参加了一次堂区举办的四旬期教友避静,天主就在这次避静中把圣召的种子撒在了林艾雯的心田。带领这次避静的高思谦神父在讲道中提到:“基督徒的生命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小艾雯对这句话产生了极大兴趣,她默存心中,反复思索。在天主恩宠的感召下,立志作主净配,奉献终生。当她把此想法告诉妈妈时,妈妈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你还小,不懂得作修女的意义,更不了解修女的生活。而且,就你这脾气,作修女必定会吃很多苦,长大后再说吧!”于是林艾雯暗下决心,待读完初中、高中、大学之后,再提出作修女的要求。


林艾雯修女向大陆修女介绍明爱老人院舍服务

二、参加工作 圣召疑虑
    随着年龄和智慧的增长,林艾雯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有了成熟的考虑,同时信仰也在不断地划向深处,读大学时经常给身边的教外同学分享自己的信仰经验。大学还没毕业先后就有4位同学在她的引领下领受了洗礼。
    大学毕业后,林艾雯有了一个新想法,她说:“作修女最好要有社会经验,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不谙世事的修女。”于是她先后做过教师、在教会内针对大专毕业生的福传组织总干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及媒体公司的文字撰稿员。然而无论哪一个阶段,作修女的想法从未打消过。26岁的她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一直渴望想当修女?当修女意义何在?万一做不成修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会令自己感到开心又有意义?”藉由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经验令她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单是从事一份工作而已,有比工作本身更有价值的东西。”就在她深入思考辨析的时候,“本笃会”的白修女有一位学生想认识天主教信仰,于是邀请林艾雯为她讲授教理。同时士林天主堂的本堂神父也请她在每周六下午为堂区的儿童讲授要理。由于在讲授要理的过程中意识到缺乏一套系统的教理知识和讲授技巧,于是1980年,她在“台北牧灵研习所”读了两年教理讲授神学。毕业后在“牧灵中心活动组”参与教理讲授的推广工作,林艾雯对此很感兴趣,内心感到非常充实,深刻体会到这就是主耶稣对她的召叫。


明爱启思日林艾雯修女(前排左六)面向前线同事分享四道人生

三、走进修会 接受磨砺
    1983年,“圣母圣心传教修女会”的陈胜华修女到罗马开会,回来后,陈修女从修会的新视野、福传使命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当时陈修女画了一幅地图,深深地吸引了在场听讲的林艾雯,她说:“我看到台湾那么小,世界那么大,突然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要想把基督的福音传得更广、更远,我必须走出去。同时与修女们接触感觉特别亲切。”后来,林艾雯主动敲开了“圣母圣心传教修女会”的大门,并于1983年正式加入修会。当时修会会规很是严格,她说:“在保守、初学期间我经常挨批,我脾气大,性子又急又直,经常与导师们意见相左、擦出火花。当时如果没有天主的恩宠,我实在无法通过这一阶段的考验。”任何一颗成熟的心灵,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痛苦的磨炼,林艾雯在泪水中获得了成长,在痛苦中与基督走得更近,在挣扎中明白了修道的真义。
    “圣母圣心传教修女会”的初学院院落很大,副导师规定林修女在限时内完成指派的扫院子、擦窗户以及各个角落的清扫工作。每次打扫完后,副导师都会掏出手帕在各个窗台上去擦拭,如有一点灰尘就会指责她。有一次林修女被逼急了,脱口说出了积压心中已久的心声:“我知道我达不到您的要求,可在您限定的时间里,我能做到85%就已竭尽全力了,如果您要我做到100%,就多给我一些时间。”林修女说:“每次被指责时内心感到委屈满腹,极不舒服。有一次被指责后,我跑到圣堂,跪在圣体前,看着苦像上的耶稣问自己,我为什么来修道?为何面对指责我会如此不舒服?”此时她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句话:“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瞬间我意识到,这是我修道生活的一部分,我必须放下自己的固执和意见,必须弃绝自己的自以为是,否则修道生活将会是苍白的。”林修女说。自此,每当林修女遭到批评时,首先她会听人家的批评有无道理,如果有道理,道理在哪?发现是自己的不足后,她会给自己时间,尽力改正。如果毫无道理,良心平安即可,不再反驳,没有对抗,视其为修德路上的一步台阶。同时她也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此令她有了“接纳”的力量。
    初学第二年时,有一件事令林修女终生难忘,此事让她在顺服中突破了自己骄傲的心锁。时年33岁的林修女,对修会的一些事情看不惯也看不明的时候,已不再与领导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选择了沉默,但不自觉地脸会拉得很长,有些修女因此而怕她,远离她。她说:“在我没整理好内在情绪之前,让我面带笑容,实在是难为我了。”但就因为这事,让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竟然发生了。
    有一次,林修女深感身体不适,疼痛非常,她沉默不言,脸色难看。晚餐后约7点钟,初学导师对她说:“林修女,9点之前你必须去跟老胡修女道歉,因为用餐时,你那拉长的臭脸影响了她的食欲。” “天哪!这样的道歉理由让我感觉简直是无稽之谈,当时气得我感觉心中的火山要爆发了。”林修女回忆说。个性强硬的她并没有立时回应导师的要求,而是拔腿跑到圣堂里,扑通一声跪下来,委屈的泪水就像打开水库的闸门一样汹涌而出,她向圣体中的耶稣哭诉:“主啊!我感觉被欺负……我哭得好伤心。我对自己说,除非我心甘情愿去道歉,否则不去。”9点钟时,林修女的情绪未能平静下来,两只模糊的泪眼望着十字上的耶稣许久……她默想了耶稣的临终七言,当她想到耶稣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时,她意识到:“我要拿什么奉献给天父?奉献我的骄傲?还是我的执着?我在执着什么?耶稣为了我已赤裸地被悬挂在十字架上了,我还该有什么固执不放的?此时,我立即感悟到:为了爱!为了爱天主,为了老修女的健康,我需要放下面子、执着、骄傲和委屈,向老修女道歉。”因为老胡修女有言在先:“如果林修女不道歉,我就不睡觉。”然而,当林修女决定道歉时,她却感到脚步异常沉重,本来两三分钟的路,却走了10多分钟,真可谓举步维艰。就如圣保禄宗徒所说:“我的意志是刚强的,但我的肉身却是软弱的。”当林修女走到老修女跟前时,眼泪立即滑了下来。老修女一看满眼泪水的林修女便说:“你来了就好!什么也不必说了。”“那一瞬间,被紧紧束缚的心灵突然获得释放,一切委屈消失殆尽,内心涌出了宽容的甘饴。过后我反省到,原来道歉是一个恩典的时刻,是一次爱的修剪,是天主给予的一个成长的机会。”林修女说。从此以后,林修女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减少拉长脸的次数。她强硬的性格也开始变软,她说:“我意识到,修道人需要一颗柔软的心,为了我的成长,为了更大的好处,我必须死于自己的骄傲,放弃自己的强硬,为了爱,学会接纳和承受。”

四、寻求主旨 堂区牧灵
    1993年林修女被派往美国芝加哥天主教罗耀拉大学攻读宗教教育。毕业后,受邀去了“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宗教学部”,教授牧职神学和担任修生的灵修辅导,工作非常出色。三年后,林修女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在学术机构里工作了,从事堂区牧灵的想法悄然而生。经过长时间祈祷分辨后,林修女向修会和圣神修院提出了辞职申请。
    1999年,林修女被派往香港九龙将军澳的圣安德肋堂区做牧灵工作。当时这里位置偏僻,人烟稀少,堂区利用当地一所天主教小学的礼堂举行主日弥撒,每主日参与弥撒的人数最多时也只有40至50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林修女一干就是7年。林修女刚到堂区不久,本堂神父顾厚德对她说:“圣安德肋堂不只是需要一座教堂而已,更需要有归属感的教友,为此堂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以后可以担当堂区发展的教友领袖。”聪明的林修女领会了本堂神父的意思,满怀福传热忱的她甩开袖子,干了起来。她计划在5年之内培育出50位教友领袖,然后再让这50位领袖去带领堂区的发展,因为这才是发展教会的捷径。林修女在牧职团的授权下,开始组织教友学习班,邀请曾在圣神修院教过的学生成立了一个“结伴同盟”团队,他们连续三年负责每个星期四晚上给教友们讲授“信理神学”、“圣经”、“礼仪”、“灵修”等。提升信仰素质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福传热忱,鼓励他们走出去宣讲。林修女以身作则,深入福传一线,宣讲、探访,再苦再累心也甘甜。
    2006年,当圣安德肋教堂祝圣的时候,50位教友领袖成功出炉,个个都是福传精英,为福音奔走四方。经过7年的勤劳苦干,圣安德肋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辛勤打下的根基如今有着傲人的成绩。自2008年到现在,圣安德肋堂每年复活节平均领洗人数达200多人。这也证实,培养教友骨干,组织教友福传才是堂区发展的硬道理。


老人感恩因为可以走可以笑可以俏

五、痛失亲人 四道人生
    人生最大悲痛莫过于亲人离世,为修道人来说更是如此。2006年7月,林修女母亲的突然离世,让她经历了一次撕心裂肺之苦,整个人几近垮掉,然而天主却借此让她感悟了“四道人生”,并致力于宣传推广。
    当时,林修女除了在安德肋堂负责牧灵工作外,也定期到大陆培育修女。当林修女正在内蒙古给修女们授课时,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此消息如晴天霹雳,因为一向多病的母亲常出入医院,儿女们也习以为常,但这次传出病危的消息,让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情焦急,偏偏又遇台风,机场取消了所有飞往台湾的航班,林修女整个人急得团团转,恨不得立时回到母亲身边,却又束手无策,三天的时间只能在煎熬中等待。三天后,当她拿到回台机票时,却接到妹妹的电话:“姐,妈已经去世了。”闻此噩耗林修女蒙了,她说:“听到母亲已经走了,顿时感觉整个人被冻结了,心痛之情难以形容。”回到台湾,林修女直接去了殡仪馆,当看到冰柜中的母亲时,她跪在地上悲痛长号。那一刻,林修女的世界全崩塌了。她说:“几个月前还健在的妈妈,如今却硬挺挺地躺在冰柜里,没能看上妈妈最后一眼,没能说上一句话,该跟妈妈说的没说,该为妈妈做的没做,该跟妈妈道歉的也没表达,更没能跟妈妈做最后道别。这份无法挽回的遗憾,让我极难承受,整个人垮掉了。”
    自从母亲去世后,林修女感觉整个人空了,没能守护临终的这份遗憾紧紧地束缚着她,折磨着她,使她无力从事牧职工作。她说:“我一直接受不了母亲的突然离世,内心总感觉她是‘万年青’。”
    为了让林修女振作起精神来,2006年年底,修会派遣她到台北市“至善老人安养护中心”,从事长者灵性关顾的工作。这里约有400多位老人。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林修女依然走不出丧失亲人的痛苦,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她看到了老人的变化——一年不如一年,一月不如一月,一天不如一天,甚至早晨跟晚上都不一样。突然有一天她意识到:“原来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这些老人身上我该做什么呢?我曾经想给妈妈做的,如今我要为这些老人去做。”林修女打开心结开始主动接近老人,以爱心和耐心陪他们聊天,聆听他们的生命故事,给他们喝水、喂饭等。
    久而久之,林修女与其中一位温顺的老人建立了深厚感情。有一次在给老人喂饭时林修女想:“我母亲真没福气,从没有接受过我如此温柔的爱心服侍”,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眼泪已滑过了面庞,这时老人用她那温厚的手擦拭她的眼泪。那一刻,老人这份温暖的爱,就如一股暖流在她的血液里缓缓流淌。“那种被爱的感觉暖透了我的心窝。就在那一刻,感觉痛失母亲的伤口被治愈了。我发现,原来服务别人的同时也能治愈自己。天主透过母亲留给我的遗憾给我上了一堂课。”林修女说。自此,林修女灰暗的生活逐渐洒满了阳光,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越来越喜乐。
    林修女本来与“至善老人安养护中心”签了直年合同,但她感觉仍需要更多时间在这里,于是又续签三年。6年服务期间,林修女感悟了“四道人生”对老人的重要性。四道人生是当人面临人终极之时灵性关怀里的必要功课。道爱——在生活中学习爱人和被爱的表达;道谢——对每一位曾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朋友说声“谢谢”及“感恩”;道歉——向曾伤害的每一个家人、朋友等表达歉意;道别——临终时放下心中的挂念与不舍,并勇敢地向家人、朋友说“再见”。
    林修女在“至善老人安养护中心”工作期间守护了很多临终的老人,由于法律问题,这些老人病危时必须被送往医院急救,而大部分老人,会在重症监护室全身插满管子,在孤单、寂寞、担心、害怕的痛苦中延续生命,甚至有些老人就如此孤苦地离开人世。林修女对此深感惋惜。她说:“人的时间到了就要走,如果全身硬插上管子强行挽留,忽略了老人的尊严和感受,这对老人的肉身和精神都是一种折磨。”于是她希望老人院设立一个“安宁病房”,让每一个临终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人的陪伴下,走得平安放心!
    在梦想成真之前,林修女先给老人们开办“四道人生”的讲习班,不分教友外教。有教外老人在林修女的引领下,接受了洗礼。后来也给老人院的前线护工们举办“灵性关顾”讲座。


大陆修女探访明爱老人院舍

六、走进香港明爱 推广“四道人生”
    2013年,林修女受香港“明爱老人服务部”邀请去了位于深水埗的“郑承丰明爱社区中心”,负责推广“四道人生”。为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推广的形式多元化:在社区中心搞活动、办讲座。居家探访——给居家服务员做培训。到院舍——给长者(通常是65岁以后)、家属及一线同事做培训等。
    通常老人生命到了最后一个月或半个月的时间时,就需要更多的陪伴,给他们机会多讲自己的生命故事,帮忙他们回忆曾经爱和被爱的经验,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和身边的人事物心怀感激,并向身边的人说声“谢谢”!同时也引领他们对于自己感到的缺憾跟天主、家人和身边的人道歉。不仅如此,也需要让家人和身边的人向老人道爱、道谢、道歉,让老人走得平安无憾。
    林修女说,在老人的临终末刻,需要我们对老人说:“你平安放心地走吧!天主在等着你,天堂里再没有痛苦了,我们会好好地照顾自己”。越是让临终老人看到家人的依依不舍,老人走得越不放心,甚至死不瞑目。
    曾经有一位姊妹,她的母亲生前曾住在“香港利孝和老人安养护中心”。母亲去世后,她一直深陷痛苦无力自拔。林修女便邀请她来到此地。一段时间后,这位姊妹透过与老人们的友好接触,走出了痛苦的阴影。前段时间,这位姊妹患了癌症,两个月后辞别人世,生前曾立遗嘱:“把她身上健康的七个器官全部捐献。”在她临终末刻,医生们完成了她的遗愿。受捐的七位病人家属全都参加了她的葬礼,并赠送了一副挽联:“天使来过人间”。简单的6个字道出了这位姊妹生命的分量。她的丈夫感悟到:“其实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怎么样。”
    林修女的一位朋友的父亲安多尼弟兄临终前对妻子说:“这辈子我没有挣很多钱给您,实在抱歉!”妻子安娜回应他说:“你一生很爱这个家,已经尽力了,我们还有两个优秀的女儿。我有时一着急就骂人,而你总是默默地承受,我很感谢你!我知道你放心不下我,但你放心!孩子们会照顾我。天堂里我们还会再见的。”丈夫听到这些话后内心很平安,第二天便安然辞世。家人们在短时间内也走出了痛苦。
    林修女说:“我在大陆一直关心修女们身心灵的整合,看到面临失去父母的中年修女越来越多,由于她们的哀伤处理不当,令修道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我真的很愿意让更多的中国修道同伴藉由四道人生的认知、了解和行动,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伤痛,从而可以更有力量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让奉献生活更绚丽精彩。同时也渴望帮忙临终的老人们走得平安,走得有尊严。”
    林修女的经验告诉我们:磨砺是人成长的财富。愿我们把生活中的每一个坎坷、挫折视为生命成长的礼物,灵魂成圣的阶梯。

本文标题:泪水中体悟 磨砺中成长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