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跟踪利玛窦的脚印,苏神父担任起传承文化的使命,他不但支持来自中国的神父、修士和修女在马尼拉进修,完成宗教研究,同时筹资建立了北京中心。
开幕弥撒,由香港教区杨鸣章主教主礼,马尼拉总教区塔格莱枢机和约二十位神父共祭。
1995年,我和他一起参与马尼拉世界青年节的筹备。为了促进中梵间的交流,苏神父凭他的关系,历史性地邀请到大陆代表参加此次盛会。
在马尼拉与家庭和青年的会晤是菲律宾之行的高潮。健康的家庭对社会生活至关重要。令人感到安慰和希望的是有许多多子女家庭把子女作为真正的天主恩典,他们知道每个子女都是一项祝福。
由于他在传教工作方面的成就,教宗授予他剑袍勋爵称号,并邀请他参加1926年在美国芝加哥以及1937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两次国际圣体圣事大会。
在他带领下,该中心于八三年在马尼拉南部的帕拉尼亚克市成立,神父在那里担任修院培育导师,并教授神学和灵修课程。他于八九年在罗马宗座慈幼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主修慈幼会灵修精神。
—1942年济宁岱庄圣心大修院读哲学1943年—1946年济宁岱庄圣心大修院读神学1947年4月13日在兖州从舒德禄主教手中领受铎职1948年9月1日在上海圣言会(SVD)院入初学1948年9月8日在马尼拉誓发初愿
1953年,马尼拉出版了高呣神父用中文写成的《天主教教义》,但基本都是闽南语音译的西班牙名词。1958年,利玛窦以会话体裁写《天主实义》,《畸人十规》即《天主十诫》。
梅谦立神父在马尼拉作卒试,无法出席,由一友人代读其论文。他把德日进的《人的现象》作一撮要,再与梁漱冥比较,最后提到超越与完成。王海燕教授的和合思想强调「合」与创造力的相互关系。
1951年11月11日在菲律宾马尼拉进入耶稣会。1957年03月18日在菲律宾碧瑶主教座堂领受铎品。1962年02月02日在台湾新竹县关西镇宣发末愿。多年服务于台湾新竹,鞠躬尽瘁,堪称牧者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