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两种意义是有相连关系的,因为对以色列人来说,施舍给穷人,无非就是把自己欠天主的归还给天主──天主怜悯了祂子民的卑贱困苦。梅瑟渡过红海以后,在西奈山上接受刻上十诫的石版,并非出于偶然。
因此,教会为使我们善度四旬期,所提出的斋戒、施舍,加上祈祷,是很适当的做法,可让我们与基督的「注视」相似。圣人的榜样、教会传福音的长远历史,给了我们可贵的指示,让我们看到促进发展的最有效方式。
教会从初期就重视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弥撒,帮助他们,以至他们获得净化后能达到享见天主的荣福境界,历代教会也常嘱咐信徒们多施舍、得大赦、作补赎或行其他善功为亡者赎罪,令已亡先祖息止安所,实乃大孝也。
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跟随我。(玛19:22)少年人一听这话,就忧闷地走了,因为他拥有许多产业,从而与救恩失之交臂(参玛19:16-23)。
耶稣说: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宗20:35),做慈善并不是去施舍,而是表达感恩,一方面感谢天主的恩典,同时也感恩社会的繁荣稳定。主教的精神和智慧将会继续鼓励我们在社会服务这一块做的更多更好。
万善之源的那一位成为贫穷者,[1]并向我们穷苦的人类请求施舍。让我们被天主的爱所感动,并跟随耶稣,祂放弃了祂的光荣,为使我们有分于祂的圆满。[2]祝大家圣诞快乐!
他真的做到圣经教我们的:「当你施舍时,不要叫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舍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3-4)。
这位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的老人自豪地说:我再用不着每主日早早在堂门口等着别人施舍了。我可以堂堂正正地和其他教友一样参与弥撒、聆听圣言、恭领圣体了。
阿希加因为施舍哀矜,所以能脱离纳达布为他预备的死亡圈套;而纳达布自己却陷入了死亡的罗网,丧失了性命。孩子!所以你们看施舍的结果是什么?不义的结果是什么?是死亡。”
这何偿不是因着当时耶稣的临在,感动匝凯的施舍而使这个村庄变得与众不同,至今还是富有而美好的。哇!哪里有耶稣,那里就有真情,那里就有奇迹,那里就有生命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