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2005年晋铎,先后在张掖、定西、岷县、临洮一代服务至今。浪迹天涯福传路,亲人牵肠挂肚觉得苦,但是他很少回家,远行千里亲人忧,人不回家兄妹愁,神父也知亲人情!
最初杨神父在遥远的锡林郭勒盟总铎区服务,那里人口居住分散,管辖的堂口及弥撒点很多。每遇四大瞻礼,他都要披星戴月奔赴各地做弥撒送圣体,有时一天要做七八台弥撒。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的韩德力神父等国际天主教著名学者来佘山执教,您负责具体接待工作,那些年培养出宁波教区胡贤德主教、台州徐吉伟主教、佘山修院,南京教区陆新平主教,苏州教区徐宏根主教,海门教区沈斌主教等一批当代中国天主教的精英,您后来又担任崇明总铎,
朋友的问题在向我挑战,一方面让我重温并反省自己的铎职生活,另一方面也使我再深入地认清天主在司铎身上的伟大计划。为了阐述司铎的使命,教宗本笃十六世特别提到了圣奥斯定的定义:基督的仆人。
在罗马被囚期间(61-63年)写的,则有费肋孟书、哥罗森书,厄弗所书以及斐理伯书、弟茂德前书、弟铎书以及弟茂德后书等。
1974年6月29日在香港晋铎。197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读书,取得文学学士、神学硕士学位。
而后随着大张晋铎后常驻蚌埠。我们就非常的方便,并且每隔段时间他总是来看望我们,确实也给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
他们中有的晋铎仅一年,有的刚刚展开牧灵工作。他们的离去,不只是人才的损失,更是在福传前线留下了一道道空缺,一份份未竟的使命。
1876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造了了座六角亭,每边各长八尺,高二丈,内供圣母像。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佘山小堂和“进教之佑圣母”像。
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涌现出马坚、纳忠、纳训、张秉铎、定中明、林兴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伊斯兰学者,如1931年马坚(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纳忠、林仲明、张有成(3人均为明德中学)前往爱资哈尔大学,由云南明德中学训育主任沙儒诚护送前往并留埃及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