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我们知道,第一个女人(厄娃)与蛇(魔鬼)的对话(创:1—5)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破坏这个美好世界;第二个女人(玛利亚)与天使的对话(路1:30—38)是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地拯救这个世界。
圣保禄说:为使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是全照他在爱子内所定的计划;就是依照他的措施,当时期一满,就使天上和地上的万有,总归于基督元首(厄弗所1:9-10)。
当我们进入第二个房间时也会立即感受到几分近似的心情——几幅顶天立地的巨大壁毯覆盖了墙壁,那是17世纪中叶戈贝兰作坊根据拉斐尔的草图织造完成的,取材自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分别是表现圣伯多禄生平的《捕鱼的奇迹》、《阿纳尼雅之死》和表现圣保禄生平的《厄吕玛的失明
我们还该明确,圣母玛利亚不仅是天主之母、救世之母、也是整个人类的母亲,在她的眼中我们都是兄弟姊妹,她虽然被天主荣召升天,但却依然殷切希望我们这些“旅此尘世的厄娃子孙”,都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勉力承行天父的旨意
他若在百忙中还能向各教会写信,一定有十分重要的大事需交代,厄弗所教会当年所面临的谬论邪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笔者认为,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天老爷”、“老天爷”;孔子、孟子、董仲舒和新儒学心目中的“天”;老子的“道”,与我们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天主”基督新教中的“神”、“上帝”;犹太古教中的“耶和华”、“雅威”、“厄罗因
神长们指出,耶稣的名字是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因此,即使圣堂关门,人民足不出户防疫,忍饥受饿或是生病,「天主始终与每个人在一起,临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教宗列举的圣经人物包括:亚巴郎、梅瑟、厄里亚、洗者若翰、保禄宗徒和耶稣本人。耶稣亲自「在试探中体验到危机,借此展开公开生活」,然后走过了革责玛尼的难关。
在遵守卫生安全的规范下,众多信友、主教和枢机参礼,由加采东都主教厄玛奴耳率领的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团也在场,每年这个代表团都在这个机会上前来罗马参加庆祝大典。
正如厄玛乌的门徒在耶稣擘开饼时认出了祂那样,一个基督徒也能藉着恩宠“认出”祂来。对基督真实临在的信德和情感必须激起对祂发自内心的敬爱,甚至对“临于圣事中的耶稣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