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主教信仰
2009-11-18 09:28:13 作者:张多默 来源:《信德报》2009年11月10日,32期(总第391期)
2007年9月1日“信德”第三版,刊登了主内梅乘骏的《中国古书中天主教信条的痕迹》一文,非常精彩,笔者也来谈谈中国古代的天主教信仰。
中国人自古信天,相信有一位创造天地万物的“真神”所以,中国自上古时代就被称为“神州”。
先秦之前,尤其先贤时期(尧舜时期)的信仰文化,那才是五千年中华清澈、明亮、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源。他们信仰“天”(上帝),其所信仰的“天”(上帝)与希伯来“天主”(上帝)具有同样的品质与位格。明代入华的耶稣会神父在翻译天主教经典时,新创出“天主”一词为造物主Deus的译名,为传教的方便与效果,将中国先秦典籍中的“天”和“上帝”译作天主,耶稣会士白晋、马若瑟、傅圣泽等认为“在中国古书中闪耀着天主教某些主要信条的痕迹。”
白晋相信《易经》的作者为伏羲,而伏羲、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三位人文初祖。白晋认为,伏羲就是亚当(Adam)之孙埃诺克(Enoch),主张可用《易经》证明中国人与欧洲人同为上帝(天主)所造。
作为中国先民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固人所称的“天帝”或“天”。灵魂不灭的观念是当代文化的又一特色。公元前580年(东周简王六年)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聃)著《道德经》(即《老子》)吴经熊博士在翻译圣经时,就把“verbum.Logos,圣言译作“道”。)
天主就是道!我们相信“道成肉身。”若望福音第一章指出:“太初有道”、“道”在天主,道就是天主!万物由“道”而成,万物非“道”不成。“道”内有生命,生命是人们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能胜过它(参若1:1-5),“道成肉身”寓居我们中间,我们见了他的光辉……,唯一圣子,受自圣父的光辉,他充满圣宠和真理(若1:14)。“道成肉身”就是天主第二位圣子降孕成人的奥迹。“道”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理念,也是古老中国的文化密码。因此,只有熟读而研究圣经,才能真正解读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中闪烁着天主的智慧与和谐和思想。
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天地君亲师”“敬天爱人”。孔子与中国古代贤哲也能成为基督真理的跳板,把中国人导向基督,引向天主。其实中国的文化与天主教的文化是吻合的。《论语》中的“仁义”与基督福音中的“仁爱”都有许多一致的思想。“四书五经”的“书经”中有论及“上帝”之文,例如:“上天有好生之德”。即是“天主爱人”的意思,中国文化历来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公元前468年(东周贞定主元年)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撰写《墨子》一书(五十三篇)。公元前372年(东周烈王四年),儒学派代表人物孟轲著《孟子》公元前369年(东周烈王七年),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著《庄子》。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墨子的墨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头。因此,中国的古代先民早就存在着对天地万物大主,全人类的唯一主宰——“天主”的朴素和纯正的信仰。天主的智慧之光和真理之光,早就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中,保护着我中华民族延绵不绝。天主是公义的,笔者相信,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是天主喜爱的民族。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独尊儒术,董仲舒成为群儒之首。他主张“天人合一”与“王权天授”形成系统的礼文化,这是汉代文化的主要特征。宋代文化的主要特色是理学的形成,也称为新儒学。以“天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发“天理”为哲学思辩的最高范畴。而明代的文化具有扬弃与纳新的特点。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天老爷”、“老天爷”;孔子、孟子、董仲舒和新儒学心目中的“天”;老子的“道”,与我们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天主”基督新教中的“神”、“上帝”;犹太古教中的“耶和华”、“雅威”、“厄罗因”;伊斯兰教中的“真主”;都是对天地物的大主宰——“天主”的不同称呼。拉丁文为“Deus”;英文为“God”、“Lord”;希伯来文为“Yahxxeh”;法文为“Dieu”;西班牙文为“Dios”。都是同一个“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