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30页的访谈中叙述了他作为耶稣会士的历史和他对教会使命的看法。他认为,今天教会更需要医治创伤和温暖信徒的心、关怀、接近他们…必须从低层做起。
“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中国天主教会与社会的融合”轮流在国内及香港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今后还会继续举办下去,因为这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话题。
这一事件指出基督整个使命的明确方向。实际上,耶稣没有在殿宇的辉煌中来到世界上,祂不是大可这样做吗?祂没有吹鼓奏乐宣告自己的到来,但祂有能力这样做!祂也没有以法官的姿态来到,但祂能够做到!
因此,不仅是那只被扛在肩上的羊,所有的羊都将跟随牧人到祂的家里,与好友及邻人大事欢庆。我们要常常省思这个比喻,因为在基督徒团体中总有某些人缺席,离开团体,留下空空的位置。
修道10年来,我以自己的信仰和使命作为一生唯一事业。在今后的铎职生涯中,我会尽全力效法基督,延续使徒工作,广施仁爱,传扬基督爱的福音,同时也要造福国家和社会。
归还的教产,由于多年的破坏及失修而破烂不堪。面对这种景象,神父教友齐动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座座宏伟壮观的教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短期内建堂成了教会的中心工作。
按理说,我们在领洗时便已分享了耶稣基督先知、君王、司祭的三重职分,便有了传教救人,替主收割庄稼的重任,和神父修女有同样的使命,而我们却往往是费时费力为己却不是为爱主!
教宗强调,圣心之爱应倾注于社会重建:“建设正义、和平及友爱的社会”(通谕第206号),响应圣保禄六世对“充满爱的传教士”的召唤。
吴彰义神父和当时的施培德修士及我要做这项工作,我们觉得很兴奋,但找不到资金。当彰义上楼请苏神父帮忙的时候,我们的项目资金就有了着落。
因此,在步向司铎圣秩的道路上及整个司铎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耶稣基督内和天主亲密融合的关系。司铎不是某个协会的管理者,只专注于巩固协会成员的数目及努力促进其蓬勃发展。他是活于大众之中的天主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