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汉:在第五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上的欢迎辞
2015-11-17 10:29:47 作者:(香港教区主教 汤汉枢机) 来源:信德网
香港教区汤汉枢机莅临研讨会致辞。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早安!在第五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 – 中国天主教会与社会的融合”开幕之际,我谨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大家致以衷心欢迎。参与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多个界别的人士;在政府界,有来自中央统战部负责天主教事务的官员;在学术界,有以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为首的中国各大学的专研基督宗教的学者;在天主教会界,有来自国内信德文化学会的张士江神父及其同仁,有来自一些修院的代表,还有香港本地教会的李斌生辅理主教以及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的教授等。在此,我再次向你们表达衷心的欢迎。
“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中国天主教会与社会的融合”轮流在国内及香港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今后还会继续举办下去,因为这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话题。“中国天主教会与社会的融合”,这不是一个“要或否”的问题,不是一个“应与否”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能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进行”的问题,因为我们确认基督信仰所主张的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人所追求的价值,并没有根本性的分别与矛盾。世界上每个文化、民族、国家与世代的人,都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我们中国人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世界上每个文化、民族、国家与个别人性,都是相同的;对于何谓“实现与完成人性”的定义也没有根本上的差异。天主教会、政府与学界拥有共同的使命:帮助每个人实现与完成其人性价值;并非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为人民服务”。既然教会、政府与学界三方的目标一致,因此不但没有理由成为敌人,反而应该成为朋友,携手为社会进步、世界和平及人类幸福而努力。
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缺乏充分的沟通与瞭解,天主教会在内地被某些人视为中国社会中的“异类”与“非和谐因素”,使天主教会受到不应有的对待。幸好透过双方的对话与沟通,中国社会对于天主教会的误会正在逐步减少,值得令人鼓舞。从民间层面来说,愈来愈多的中国人接受基督信仰,这说明基督信仰所追求的价值观,不但不阻碍中国人的追求理想,反而能促进其价值观的实现;最近听闻中梵双方的交谈正在进行,而且双方的分歧正在不断缩小。这说明双方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我们乐见这种对话的成果。
如所周知,对话不是双方隔空放话,而是坐在一起,面对面平心静气地彼此交谈,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以同理心专著地聆听对方,感受对方的关心与挂虑,并一起寻求解决之道。对话不只是以语言进行,也以行动证实。今天,国内中央统战部负责天主教事务的领导与学术界的精英代表出席此研讨会,可见各方面人士对对话行动的重视,我真诚地欢迎你们,祝愿这次对话更能促进彼此的瞭解,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加深情谊。
最近谈论颇多的一个主题就是所谓“天主教会的中国化”。其实,“本地化”是天主教会的一贯主张。如前所言,天主教会的存在价值不是建立在自己之上,她是一个“为他人”的存有。她奉耶稣基督之命走向全世界每个民族与文化,不是要生硬地逼迫这个民族抛弃与改变自己的文化,而是帮助该民族与文化,以及其中的个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观;不是拔除本地文化,而是在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将本地文化提升。福音进入任何一个文化之中所发展出来的新形式,一定符合当地文化的发展状态。由此观之,“本地化”是一个文化与福音结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本地教会所追求的目标。一个没有实现本地化的教会,是一个尚处于成长中的教会。
“本地化”的进程,也必然是一个自然进程,需要假以时日,逐渐实现。凡是急于求成的“本地化”工程,不但相反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规律,也必然不能成功。此外,在教会“本地化”的问题上,既然“本地化”是地方教会发展的自然结果,那么就要尊重这个“自然”进程,要避免使用外力,将不属于福音精神的事物强加在本地教会上。在此,我诚挚地邀请诸位专家学者,以及教会内的兄弟姐妹,为福音中国化以及中国教会本地化继续努力,作出贡献。
教会“本地化”不单发生在信仰表达的层面上,也发生在信仰实践的层面上。教会从其本质出发,是一个“为他者”的存在。中国天主教信徒,不单是基督徒,也是中国人,是中国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帮助中国社会以及中国同胞追求其价值观与中国梦,有着双重责任。一种是出于作为中国人的民胞物与精神,另一种是出于作为基督徒的爱邻人精神。在此,我鼓励中国基督徒,尤其是与会的中国基督徒学者,醒觉自己对于中国社会的责任,实践自己的基督信仰,在经济、法制、伦理、灵性各个层面上,努力融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工作。天国不只是在天上,也在人间。只有在人间努力建设天国的人,才算是为进入天国作出最好准备。
谢谢你们的聆听。我在此再祝愿本届研讨会硕果丰收,愿天主降福各位与会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