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在他的家乡马切拉塔开展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时,教宗本笃十六在致马切拉塔教区主教的一封信中称赞“深刻的信念和卓越的文化科学才华”,是多年来支撑利玛窦神父在中西方之间开展交流并使福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生根的力量之源
现在的祟禧塔旁,立着《仙花寺遗址》的纪念石碑,上书:“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到肇庆传教,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建成仙花寺。”
目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那些最卑微和最有需要的人,强调基督对穷人特别关爱,教会也应当特别关注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因为“慈悲是天主的面容”。
园树伤心兮三见花……”满座倾听,悄然无声,不少女人都感动得转脸抽泣起来。有一个人说道:你的丈夫离这不算远,为什么要说他去了天之涯呢?那少年瞅了遐叔妻子一眼,哈哈大笑。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亏。周明远是周子愉的先祖,与蒋畹仙先生是莫逆之交。这一则自讳其德的佳话,就是出自周子愉的笔记文学。
(EE12)举行感恩祭,不像有些基督徒认为的那样,只是象征性地纪念基督最后的晚餐,它也不是试图让耶稣再被钉死一次。我们不是用新的牺牲献给天主圣父。耶稣的受难、死亡和复活只有一次。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年纪念。回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于1959年任命在台负责筹备辅仁大学复校的于斌总主教于抗战时期为国奉献的史实,今人已知之不多了。
最后,当祂知道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若13:1)时,祂委托他们纪念祂的死和复活;在升天之前,祂又以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19)的命令,派遣他们到世界各地去传教。耶稣对那些人所说的跟随我!
自1926年,高帝先生不幸去世,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葬在此堂内。
后来,为纪念当年圣母在此显现和赐予的各种恩佑,教会就在清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五年间(1770至1780年),在距今圣母堂约半里多的坡下,修造了一座长5间、宽2间可容纳300余人的小教堂(现遗迹尚存),又在堂门外挖了一眼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