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六天课程,紧锣密鼓、精彩纷呈,自始至终有两位修女和本堂苏圣意神父的陪伴和操劳,大家感到格外的温馨如家,期间,大训堡堂区不断有教友为学习班送来米、面、油、水果等生活用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原教区茨林堂区九十岁高龄的兰哲一神父与回家省亲的服务于上海教区的吴宣传神父
培训结束的当天,正值大训堡堂区教友们购回了一口重达98公斤的铜钟及精美的圣体柜,依照礼仪规则,在当日中午的弥撒圣祭中,由韩主教亲自主礼,隆重地举行了祝福礼,自此正式启用,标志着堂区福传及牧灵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训道图》中的线描造型,显示出刘德斋的“全新的绘画经验”。这自然也离不开海派文化的历史情境。任伯年平日注重写生,细心观察生活,不论花鸟人物有时信笔写来也颇为熟练传神。当时任伯年与刘德斋交往密切。
雷化民神父(LeimerFranz)创立东区职训中心的前身,帮助付不出学费的原住民青年谋得一技之长。在各堂设立46个储蓄互助社(一九六八年)鼓励教友储蓄。
利玛窦生活的时代,正进入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的最后阶段,教会力图将年轻的耶稣会士训练成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生活的前沿人物。
故德训篇教导我们:“口不失言,又问心无愧是有福的人”。(德14:1)人犯罪固然不全都出于口,但多数的罪恶,都是由于不管束口舌造成的,为此雅各伯说:“管束口舌的是完人。”
雅歌书早就有明训:“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1∶7)一个人还没有对你有好感,你强求,这只能把他(她)吓跑。试想一个人还在沉睡,你无聊地把人惊醒,对方会有何感受?
通常人们只看到花朵开谢乃至人生聚散、成败得失等现象,因而追悔过去或幻想未来;而随着基督启示的目光,我却能从花开花谢开始,透视现象背后“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训:1:2)的真理,反观自心,找到生命真正的依归
类似现象,时有所闻,一些人为了给自己的错误行径找借口、寻理由,竟然引用天主的圣言而肆意歪曲圣经所要阐明的训谕,实在令人痛心。
这几天我感应到个案、小组、大组、老师、初学者、复训者的不同动力,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每一层次、每一步骤的动力,他们都在跳跃、流动、交织,是立体的,那么美,让人舒畅,这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