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汤若望在清王朝有了一个稳定的位置,同时也开启了洋人在长达150多年时间内主持钦天监的先河,也因此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美丽的相遇。
身为澳门天主教学校联会副理事长的苏修女又告诉“信德”,刘部长在演讲和座谈中,对澳门教会在过去这些年中为内地教会所做的服务和帮助给予了明确的认可,而且特别对利玛窦等耶稣会士,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中国社会做出的贡献非常肯定和赞赏
今天是卫匡国来到杭州375周年的纪念日,中意中心展出了他在当年绘制的中国多个省份的地图,这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举办这个展览,就是为了纪念他用毕生的经历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华文化、开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此期间,他与意大利耶稣会神父AngeloZottoli结谊,后者鼓励他加深对中国经典文化以及西方科学和文学的学习,并以利玛窦为榜样,在科学、文化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中西方对话方面进行努力。
代表着东、西方两种伟大的建筑,如此近距离地并存,毫无违和感,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融合。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中西医的交流碰撞令中西方医学冲破了藩篱,开拓了眼界,互相吸取优长,为促进医学事业的大发展铺就了道路。
历史上,发生在中西方旷日持久的“礼仪之争”,导致中国天主教在华本地化进程缓慢。“礼仪之争”的主要问题是“祭祖”和“敬孔”是否涉嫌“崇拜偶像”,这些行为是社会性的还是宗教性的。
与众多教堂不同的是,西山本笃院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庭院式格局,很多细节上融合了中西方元素:中国情节的青砖青瓦、朱柱红梁、飞檐雕窗、楹联匾额;以及西式的圆窗,回廊等等.....大概设计者有着推动天主教义中国化的理念
有人理想地希望两人一起列品,以示对这对良师益友的赞美,对中西方历史上曾经互相开放的肯定。
教宗方济各已成为了“一带一路”上链接中西方的现代利玛窦,他对中华文化的景仰和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厚谊,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