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举办“纪念卫匡国来杭375周年:远方亚洲之印象 卫匡国中国地图展”
2018-06-07 13:43:04 来源:意大利侨网
6月2日是意大利国庆节,由中意文化商业促进中心、意大利卫匡国研究中心和意中教育主办,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协办的“纪念卫匡国来杭375周年:远方亚洲之印象 卫匡国中国地图展”,当天下午在位于杭州市西溪路559号的中意中心成功举办,20多位意大利友人和百余位中方人士出席了这次活动。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会长蒋学基出席并致辞。
部分领导、嘉宾和意大利友人合影留念
蒋学基说,卫匡国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之一,是继马可·波罗和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的墓地就在离这里不远的老东岳大方井。今天是卫匡国来到杭州375周年的纪念日,中意中心展出了他在当年绘制的中国多个省份的地图,这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举办这个展览,就是为了纪念他用毕生的经历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华文化、开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承办本次活动的中意中心的负责人刘小善多年来利用在意大利经商的机会,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回国后他继续致力于推动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希望更多的人士能像他那样当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也希望今天前来出席活动的意大利朋友能把你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介绍给意大利人民。
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理事王春生向意大利朋友赠送书法艺术品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楼毅生专门向出席这次活动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的会员介绍了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史,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意识到,要做好今天的文化传播工作,必须学好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史,这样我们才会更加自信,更有底气。
余任天研究会理事、丰子恺研究会会员,著名美术评论家、书画家家郑省三就如何推动当代中国美术文化走向意大利这样的西方文明古国同促进会理事、青田石门印社社长、诗心造印传承人王春生和促进会的其它成员进行了交流。
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会长蒋学基(左)在副秘书长刘小善(中)和理事王春生的陪同下观看卫匡国当年绘制的中国地图
卫匡国在华游历期间,不但致力于汉文华语的学习,并且通过对中华典籍舆志的阅读,丰富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造诣,为他日后写出《中国历史七卷》(又称:中国历史概要)《中国上古史》等系统向欧洲介绍中国历史的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卫匡国还以亲身经历撰写出反映明清战争史的《鞑靼战纪》,在实地精密测量的基础上,依据明代陆应阳《广舆记》等有关中国方舆志的文献和图书资料,综合明代利玛窦、艾儒略等教士长期观测研究的成果,绘制出《中国新地图集》。
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会长蒋学基(中)致辞
卫匡国,原名马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1614年9月20日-1661年6月6日),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汉学家。他的汉语名字名匡国,字济泰,取“匡扶国家,普济泰东”之意。他出生于意大利的塔兰托,17岁到罗马学院求学,25岁加入了天主教耶稣会,1643年到达浙江兰溪,后抵达杭州传教,在1644-1650年间,他目睹了明末战乱,并且在此期间结交了不少中国名流,1650年,他到北京谒见顺治皇帝,同年返回欧洲作为在华天主教耶稣会士的代表,到罗马为中国礼仪问题申辩,他捍卫了利玛窦在中国创立的传教理念,说服罗马教会允许当时的中国信徒尊孔祭祖。1657年,他与南怀仁等16名耶稣会传教士返回中国,他到杭州在当时的浙江巡抚佟国器的资助下,于今天的中山北路一带购买土地,建设圣堂,即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杭州天主教堂。1661年卫匡国病逝于杭州,安葬于大方井教会墓地。
卫匡国除了是一位传教士,还是一位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明末战乱情况著成了《鞑靼战记》一书,记录了明清战争的情况以及耶稣会士和中国基督教皈依者在明清战乱之际的活动情况,成为研究当时历史的第一手的史料。同时,他还根据在中国的见闻,著有《中国上古历史》《汉语语法》等书,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卫匡国也是一位地理学者,他所绘制的《中国新地图志》在当时也受到中西两方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