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开玩笑的人问一位老人是否听懂了教宗的话,老人用方言回答说:都听懂了,他说大家要相亲相爱,为世界和平祈祷,不再有富人与穷人的分别,大家都是天主的儿女。罗马观察报还刊登了一则趣闻:聋人也听见了。
记的有位女教友在祈祷中问主耶稣:“主啊!我不会福传可怎么办呢?请你教给我福传的方法吧。”她在默想之中,有一种声音在她的耳边想起:“你总会对别人说:‘信耶稣吧!’
姜华进一步问:“您想娃儿如今在哪里?”“娃儿在天堂上!俺的娃儿又乖、又懂事,现在娃儿一定在天堂上!”姚奶奶坚定地回答。“假如有一天,您也到了天堂上,那时娃儿见到您会说什么?您又想嘱咐娃儿什么?”
我问你们:这样的人自由么?我认识一个“为理想奋斗的人”,他自己对我说,当他在监狱里不能吸烟时,他曾因此感到那么痛苦,以致单单为了求点烟抽,差点儿想出卖自己的“理想”。
当然,我们的文化里还是有不少好的道德哲学,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
在安乐死问题上,只有17%的医生反对。42%的医生反对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提供节育医疗(未经父母允许)。52%反对在避孕失败后进行流产。
我守望着自然明净、寂静典雅的夜晚,凝视着窗外洱海上空深邃暗淡的苍穹中灿烂的星星,好似一双双婴儿纯真活泼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在与你无声地对话,好像是问在这浩瀚的星河中,你属于哪一颗。
如在事关二战亚洲的战争责任、日本历史教科书、各国慰安妇以及劳工赔偿等社会正义问题上,白柳诚一枢机始终站在亚洲遭受侵略和受伤害的各国人民一边。
难道是我们不愿对陌生人、对同路人,甚至对自己的邻居问一声好?难道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把人禁锢在钢铁丛林中,心也变得冷漠而有隔阂?
福音中,荡子的比喻(路15:11—32);耶稣怜悯淫妇(若8:1—11)都教导我们无条件宽恕;当伯多禄问耶稣:应当宽恕人几次?他以为七次已经很够了;但耶稣却说:要到“七十个七次”(玛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