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真正的信仰,就如我们孝爱父母,不一定非要走到哪里,就把父母带到哪里。而是把父母的教导铭记在心,为父母增光,让父母放心等。真正的信仰也不是整天跪在圣堂里,就算热心!
我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即将面对的生活可能清贫,可能艰辛,可能繁琐,可我希望那是独特的、有趣的历经。我想生活是不需要那么有意义的,简简单单就够了,一种体验而已。其次,这样一名优秀的女生何以误入歧途?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我们的信仰吗?还是我们的制度?是神职人员?还是每个教友?为什么教友们会成为神父的粉丝,而不是基督的追随者?成了神父团,而不是基督徒?人们只记住了神父,而没有认识耶稣。
可是在人生的境遇中,当耶稣向我们发出邀请孩子,你在哪里?时,虽然也明白耶稣基督希望我们回应他我在这里,将意味着时时对主召唤的顺从,是去为主服务的承诺,但却真正的回应了多少呢?
情急之下,母亲和小姨竟然想不起送老衣放在哪里,姥姥指点给她们。收拾停当后,王有神父赶到,为姥姥行了圣事,嘱咐姥姥抓紧圣母的衣角走,一生睿智的姥姥安息于主怀。
耶稣起来问那妇人:他们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没有人。耶稣向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我也不定你的罪,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2008年冬,圣诞节快到了,她忙碌着在教堂里布置圣诞马槽,当时缺少做雪花的棉花,便叫儿子去某个教友家里要,她儿子问:这么冷的天哪里有棉花?她自信地说一定有。果然去后,那家人正在门口晒棉花。
教宗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增饼的奇迹是在哪里发生的?教宗帮助我们在耶稣向门徒们说的这句话中找出答案,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的吧!教宗谈到给就是分享的意思。
您认为,在巴西的经历后,教会的旅程将从哪里开始呢? 答:教宗多次谈到教会不要自我封闭,而要向世界开放,要传教。他也具体谈到教会与青年的关系、与主教的关系。
母亲们知道让子女走好人生路的重点是在哪里。她们一定不是从书中学到的,母亲大学就是心灵,在那里她们学会了如何教育子女。这真是美妙至极! 教宗继续说,教会也是如此,她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导我们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