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0时05分,一位金邦尼修会弟兄给我留言:“张若翰神父,看到你们一直在忙,我们能帮忙做点什么吗?请告诉我们吧。”
独身的老叔已去世八年,之前,他已把出版过的所有书籍和两箱手稿(见下面第二张图)留给了我,如今,每当我翻阅收藏的那些手稿时,总是涌上一股激情。
天津有一大批教友在医院工作,张神父特别提到一位刚满21岁的护士,积极报名参加护理“非典”患者的工作。她在填写“申请表”时,不忘注明自己天主教教友的身份。
位于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卢恰尼教宗的画像在阿肋路亚欢乐的歌声中徐徐地揭下了覆盖物,露出了带著微笑的面容,这幅作品出自中国艺术家张焰的画笔。
河北沙河耶稣圣心会会长陈书芹修女对“信德”谈到一件令她感动的事:一次,她去探望癌症患者张大西拉,一见面老人就笑容满面且兴致勃勃地谈起自己当年在医院工作的艰辛历程。
“信德”的创办人张神父以及曾经和现在“信德”服务的弟兄姊妹,为了编织“信德”的金色梦幻,在自己的额前留下了道道痕迹;我们的老前辈,唐山教区的刘主教也为“信德”的美好今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享世间光阴勉强算有70年,风雨人生几十年,父亲风里来,雨里去,水里漂,浪里颠,捕鱼捉蟹、张虾钓鳝,随风浪长大,在水中讨活。
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涌现出马坚、纳忠、纳训、张秉铎、定中明、林兴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伊斯兰学者,如1931年马坚(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纳忠、林仲明、张有成(3人均为明德中学)前往爱资哈尔大学,由云南明德中学训育主任沙儒诚护送前往并留埃及监护
神父又通过上面这些好教友,慢慢认识了一些原籍河北的教友:王子娥、范全圣、赫文计、张承恩、刘素贞、范凤仙、张玉明、范希芒、严进宅等。渐渐地神父在一些教友家建立了弥撒点。
第二张图是生日时官员的祭祀。祭品比较简单,动物似乎是牛和羊,配以酒尊、蜡烛和柱香。第三张图是出殡前的祭祀。其祭祀原则是,“奉养之具皆如平生”,也就是常言所说,“事死如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