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辞世150周年的机会上,教宗方济各致函圣本笃会法国母院的现任院长克姆林(GeoffreyKemlin)神父,对所有奉献一生追随盖朗热神父“这位教会忠仆足迹”的人表达他的鼓励和关怀。
玛窦福音指出:「耶稣和祂的门徒唱了圣咏,就出来往橄榄山去」(玛26:30)。当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作为祂和祂逾越之祭的永恒纪念时,祂把这启示的卓越行动,象征性地置于祂慈悲的光亮中。
耶稣复活后委托给宗徒一个使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付洗(玛28:19),同时向他们许诺: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在辣玛有叹息声,酸辛哭泣;辣黑耳悲悼自己的儿子,不愿受安慰,因为他们已不存在了!(耶31:15)圣史玛窦也引述了这段话(玛2:16-18)。三千五百年来,辣黑耳一直被犹太人奉为我们的母亲、永恒的慈母。
我们想想归纳十诫的最大诫命: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申六5;参:玛廿二37)。这条诫命使用了爱意浓浓的表达方式,并将这爱倾注在天主身上。因此,祈祷的精神即在於此。
比如在玛窦福音中这样记载,当耶稣治愈两个瞎子时,他用手抚摸他们的眼,他们的眼便开了,得见了光明(参玛9:29-30);同一福音中,当耶稣复活雅依洛的女儿时,他拿起女孩子的手,女孩子就起来了,获得了再生(
此后,由美国玛利诺会负责管理抚顺教区的一切教务。当时美籍神父30多人,美籍修女20多人在抚顺教区传教。
在他连任的就职仪式上,将一本不知出处的圣经翻开到玛窦福音7章1节。 你们不要判断人,免得你们受判断。
愿厄玛奴耳成为整个受伤人类的光,使我们那往往铁硬和自私的心变得柔软,因而成为祂的爱的工具。愿厄玛奴耳透过我们贫穷人的面容,将祂的微笑赐给全世界的孩童,即那些被人抛弃和遭受暴力的孩童。
圣家逃往埃及的图象贯穿了这份文告:耶稣圣婴、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体尝到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的悲惨处境(参阅:玛二13-1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