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白冷郊外的朝圣地——辣黑耳墓


2015-03-23 14:59:15 作者:杨丽芬 来源:《信德报》2015年3月12日,10期(总第620期)

    关于辣黑耳坟墓的原始记录是在《撒慕尔纪》中,撒慕尔为撒乌耳傅油后说,“今天你离开我以后,在本雅明边境辣黑耳的墓旁,正午你会遇见两个人……”(撒上10:2)。《耶肋米亚先知书》说:“听!在辣玛有叹息声,酸辛哭泣;辣黑耳悲悼自己的儿子,不愿受安慰,因为他们已不存在了! ”(耶31:15)圣史玛窦也引述了这段话(玛2:16-18)。
    三千五百年来,辣黑耳一直被犹太人奉为“我们的母亲”、“永恒的慈母”。《创世纪》详细记载了辣黑耳是如何进入到犹太民族的祖先之列的。首先,信仰之父亚巴郎和撒辣这对恩爱夫妻在耄耋之年终于盼来了儿子依撒格。依撒格的妻子黎贝加生了一对双胞胎厄撒乌与雅各伯。哥哥厄撒乌粗犷强悍,善于打猎,简单冲动,弟弟则内向恬静,深得母亲偏爱。雅各伯以次子名分巧夺了长子的祝福,为躲避哥哥的追杀,千里迢迢去哈兰逃难,到舅舅拉班家放羊。雅各伯爱上了天生丽质的小表妹辣黑耳。但是,拉班即狡猾又刻薄,以两个女儿换取了雅各伯14年苦工(创29,30)。虽然父亲自私、贪婪,但辣黑耳却出污泥而不染,保持了清纯正直的品格。她始终敬畏天主,忠爱丈夫,赢得天主的同情和丈夫的宠爱,最终怀孕生子——若瑟,抹去了她“荒胎”的耻辱。
    在异乡兴旺发达后,雅各伯率妻妾儿女以及成群的牛羊、骆驼返回故乡,途中辣黑耳因难产而死,年龄大约在36岁。《创世纪》是这样记载的:“在由贝特耳去厄弗辣大的路上。辣黑耳在生下男孩将要断气时,给他起名叫本敖尼,意即“我不幸的儿子”。孩子的父亲雅各伯把这个不幸的名字改为本雅明,“右手的儿子”,有带来好运之意。辣黑耳葬在白冷的路旁。雅各伯在她坟上立了一块碑;这块辣黑耳坟上的碑,至今尚存”(创35:16-20)。相传,雅各伯在爱妻墓前堆砌十三块石头,十二块小的象征雅各伯的十二个儿子,放在顶端的大块则代表他自己。本来,犹太家族的墓地在赫贝龙,列祖之墓又称为玛革培拉山洞(Cave of Machpelah),但是雅各伯没有将辣黑耳安葬在那里。据说,雅各伯预见到后世子孙在遭受流放时会经过这里,他们必在此追思先祖,感恩母亲倾注给儿女们全部的爱。以色列的后裔确信辣黑耳为他们的平安和最终回归预许之地不停地祈祷。因此,辣黑耳墓地成为犹太人心灵上的一块圣土。它同耶路撒冷的西墙、赫贝龙的玛革培拉山洞一起被尊为“犹太教三大圣地”。
    迄今所知,第一个来到辣黑耳墓前祈祷的人便是她的儿子古圣若瑟。大约在辣黑耳去世十年后,若瑟被嫉妒他的兄长们卖为奴隶。在随商队前往埃及的途中经过白冷郊外,他跑到母亲墓前哭嚎:“妈妈,我是无辜的,救救我啊!”这时,他听到母亲回答说:“不要害怕,我儿,跟随他们去埃及吧,天主会保佑你的。”母亲的话使若瑟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鼓舞,来到埃及后的若瑟倍受法老的宠爱,甚至荣任首相。
    后人纷纷而至辣黑耳墓朝圣,比如公元前587年被充军巴比伦的南国人经过这里时都会在此哭诉、祈祷。
    现在前来朝圣的多是世界各地的犹太妇女,她们携儿女围着陵墓诵念希伯来语《圣经》。有人将一根根红丝线在陵墓的四周缠绕七圈,剪断后在脖颈上或左手腕上再缠绕七圈。在犹太传统中,红丝线是天主施惠于人的“恩惠线”,也是天主将子嗣赐予人的“生命线”。 当年,久婚不育的辣黑耳就是用一根红丝线求天主将儿子若瑟赐给她的。据说,凡是在这里系上红丝线的女子,回家后都能生儿育女。

    辣黑耳去世的地方,位于白冷的北部尽头。起始,陵墓只是一座简陋的亭子,无法遮挡风雨的侵袭。大约在15世纪前后,陵墓改建成穹顶式建筑。穹顶高约3米,四周的围墙长约7米,宽约6米。中央修建了一座简单的石头陵墓。
    辣黑耳墓地周围地区虽然划归巴勒斯坦,但实际上仍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从1997年开始,以色列以安全为由对墓地进行整修。一堵又长又高的水泥墙,将人来人往的大道与墓地分割开来。墙头上修建有两座塔楼,像一座军事碉堡。2006年3月,以色列国会通过一项决议,将辣黑耳墓地正式划归在以色列“军事安全区”之内。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在附近昼夜巡逻。

    教宗方济各2014年5月25日到访圣地,第一站是耶稣的出生地白冷,当临近“辣黑耳门”时,他临时要求下车,右手伏在隔离墙上祈祷,祈祷……
    犹太人可敬的母亲辣黑耳请为圣地祈祷和平!

本文标题:白冷郊外的朝圣地——辣黑耳墓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