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耶稣圣心修女会简史
2011-08-19 09:29:53 来源:《信德报》2011年7月20日,21期(总第452期)
黑土地上“枝繁叶茂”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一群特殊的女性忙碌地穿梭于其中,她们服务贫病,矢志不渝地坚守在黑土地上白桦林中,她们在岁月的长河中蔓延生长,直至枝繁叶茂——她们就是辽宁教区抚顺耶稣圣心修女会的修女。值此修会创会70周年之际,奉上修会简史,以飨读者。
修会开创
抚顺教区于1925年由奉天教区分离为独立教区。此后,由美国玛利诺会负责管理抚顺教区的一切教务。当时美籍神父30多人,美籍修女20多人在抚顺教区传教。玛利诺会林化东主教随即决定以抚顺为基地,开始筹建中国修女会,其宗旨是:“入会者发神贫、贞洁、服从三愿,修成全的德行,成圣自己,光荣天主,协助教会传扬基督的福音,及从事慈善事业”。因此当时修女们除到各处传福音外,也创办了学校、施药所、孤儿院及养老院等。由于修女会房屋尚未落成,1928年圣母升天节,在吉林省海龙县二八石天主堂开始招收第一批志愿者(共7人)。同年12月,抚顺总堂修女会房屋建成,于是志愿者便由二八石迁回抚顺。此后,陆续招收志愿者达30余人,分别由美国玛利诺会的修女负责培育工作。1938年,广东江门教区华主教来抚顺,为修女会定名为“抚顺耶稣圣心修女会”。1939年,林主教、马神父、李会母、费修女等人编写了会规,并呈交罗马传信部批准立案,直至1941年3月19日获得批准,该日即为抚顺耶稣圣心修女会创会之日。
流亡时期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了大东亚战争。当时抚顺被日本侵略,所有在抚顺传教的美国神父和修女都被监禁。在这种情况下,1942年修会的第一、第二班初学生及第三班的望会生,都被送至沈阳接受培训,其余的志愿者被解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被监禁的美国玛利诺会的主教、神父、修女得到释放,重返抚顺开展教务工作。他们召回曾被解散的志愿者,成立了初学院、望修班。同年,随着志愿者的不断增加,原有住宅已容纳不下,于是准备在抚顺高尔山教会另建一座修女院。但因当时还是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申请了两年,始终未能如愿。后于1946年,在抚顺河南总堂的西院,建起一栋两层砖混房作为修女楼,并在修院的楼前建有五间平房,作为卫生所。
解放前夕(1947年末),美国的神父修女被迫离开抚顺。赫满修女被临时委任为修院院长。1948年,为响应教区应变部署,葛怀仁神父到北京的五龙亭,成立了抚顺教区驻北京办事处。发愿修女及部分志愿者迁往北京。李君武主教于1950年7月,将大佛寺若瑟修女会所办的“黎明医院”转让给耶稣圣心会管理,并重新命名为“海星医院”。1954年9月,因北京教区重新整顿调整,修女们全部撤离北京,并将“海星医院”无条件地交给了政府部门。当时的海星医院已初具规模,由刚接管时的11张床位发展到70余张床位。回到抚顺后,11名修女先后被抚顺市人民政府宗教处安排到医院工作,以维持团体生活。
1958年秋,修会被迫解散,修女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四处分散。
重返家园
1980年宗教政策得以落实,教会开始恢复并重新开放。这时赫满修女、玛尔定修女、若望修女、方济各修女、若瑟修女先后回到教会,之后陆续有修女们回到教会中来。随后,修女会在金沛献神父的帮扶下逐渐恢复了团体生活。
回到修会的老修女们
1986年6月29日耶稣圣心节,修会正式恢复!在这一天修会招收了六名志愿者,这是修会时隔28年之后的第一批学生。1988年5月,在举行了简单的祝圣会衣仪式后,修女们终于穿上了告别已久的会衣。
复兴之路
1990年在政府帮助下解决了原修女楼的归还问题,从此修女们有了自己的住处。部分发愿修女被派往堂区、养老院服务。为了修会的长期发展,修会派出5名学生及修女到同济医大读书。
1996年,被“抚顺矿运输部”占用的修女院房地产全部归还。修会开始筹备翻建修女楼。1998年,恢复后的第一批年轻修女矢发永愿。9月,修会开办的“天主教门诊”正式开业。
2001年修会决定于抚顺市前甸镇关岭村筹建新会院,新会院占地30亩,建筑面积5137平方米,历时3年建成。2004年修会总院迁往关岭。原修女院投资3万元改建为“抚顺天主教晚年关怀养老院”,设有80张床位供老人居住。
2011年是抚顺耶稣圣心修女会创会70周年,修会由最初的创建,经历了四处流亡的生活,从仅余的13位老修女发展到今天有修女67名,学生3名;修女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天主教门诊部”及“抚顺天主教晚年关怀养老院”,服务的堂区分布于抚顺、丹东、本溪、大连及天津韩村等地……一切都充满了天主的恩佑,修会生机勃勃,修女们以耶稣圣心的博爱精神,正在铸就着更加辉煌广阔的未来。
资料由抚顺耶稣圣心修女会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