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开始就对人谈这个话题,可能有些人一下子还不容易接受。而人们较容易接受的是,走进信仰后生活会变得更好、更幸福、更喜乐。也就是说,认识并跟随耶稣,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现世的意义)。
这是一个做人需谦虚的老话题,耶稣在这里不是给我们讲社交礼仪,而是要表达更深的含义。耶稣透过比喻宣布了天国的原则: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
对于基督徒的服饰这一话题,是教会内的书籍、报刊、教导、福音中很少提及的。一个人的服饰,可谓现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些有社会经验的人,往往因你的衣着打扮,便可断定你的人品性格。
在耶稣的福音中,面包的话题,曾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从旷野受试探和增饼奇迹以至最后晚餐。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有关生命之粮的伟大论说充分展示出这一论题的端底。
于是她不停地向我说了很多关于这些青年教友人格还不成熟、对信仰认识也不多等等话题,希望我能在这个或那个方面给他们加强一下。我一直在听,偶尔也“嗯”一下。
相信你在永享圣爱时,仍滔滔不绝地向天主诉说你最喜欢的话题——中国教会。
若缺乏全体天主子民的实际参与,关于共融的话题就成了“不切实际的意向”。教宗强调,世界主教会议“为传教使命和大公运动上的牧灵皈依提供了绝佳时机”,但它并非没有危险。首先是形式主义的危险。
让我们暂且放下这个话题,试问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人(诗人可谓最热衷于追求美的人):是威廉∙莎士比亚,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还是乔治∙戈登∙拜伦?
这就是很多现代人的特征,他们宁愿旁征博引,也不愿意思考自己的本分,思考自己本身,而只是关心一件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不认识主的人可以谈任何话题,却总是在回避自己是谁的问题
有一次,刘修女的母亲住院了,李恩山去探望岳母,中午的时候,刘修女与其姐夫一起吃饭,刚坐下来,姐夫就把圣经的话题打开了,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一位教友对圣经竟然如此热衷,此时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