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一种希望
2010-06-22 15:43:23 作者:池尚培 修士 来源:《信德报》2010年6月10日,17期(总第412期)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对现代青年极度失望的情绪,“垮掉的一代”、“无知的一群”成了青年人的代名词,郁闷、寂寞、无聊和颓废成了青年表达情绪的主要用语。而事实上,这种对青年的失望观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并不是现代青年获得的“殊荣”。君不见,60后、70后、80后,哪一个不是在初为青年时就迎来一通上辈人的批评?再向上追,对青年的评价也大抵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换一个说法来表达罢了。
这种对现代青年的失望观,现今也影响到了教会对青年教友的看法。很多人认为现代的青年不能将教会的传承传递下去,因为他们被称为“没有信仰的一代”。此种情形的出现,让人不禁担忧,难道社会和教会真的会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身上衰落吗?
记得几年前,教区办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当时我带了一组大学生分享。他们身上并不缺乏对教会的关心和热诚。他们会因为教区为他们付出很多而感恩,也会因自己信仰不够坚定而流泪,更会为了教会的福传而祈祷。至少在那几天,我从他们身上并没有看到教会的没落,而是看到了希望。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后来,我们组一个成员问了我一个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古怪但却困扰他很长时间的问题:“神父、修士和修女们并不创造社会财富与价值,你们这样下去会不会成为社会与教会的蛀虫,而使教会成为专门侵蚀别人财富的败类?”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认为他是在挑战教会的权威,我想的更多的是他在为教会担忧,虽然看起来他的担忧有些滑稽,但至少在他个人的思维里是为了教会。因此,我是怀着一种肯定的态度来回答他的问题的。我首先向他澄清了财富所含有的意义,它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种,以此为基础,再说明神父、修士、修女等人并不是不创造财富,而是他们所创造的更倾向于精神财富一面。所以神父等人不是蛀虫,而是灵魂的引领者。那个学员接受了我的解释。当时看到他那种如释重负的神态,我心里才真正明白,原来我们这一代人,对这个社会,对我们的教会,是充满希望的。这种希望,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不同以往的关心、担忧,甚至是怀疑,但我知道,其中最大的,仍然是他们对教会所怀有的热诚。
其实,作为一个青年人,直面一些来自“老年人”的质疑与责问时,我也会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心里有一种想证明自己的冲动。不过,身份使然,这种冲动成为现实的次数并不多,反而是在别的同龄人身上看到许多。有一次我到一个堂区,那里的神父希望我给在那个地方打工的青年教友作一些分享。第二天晚上,那些青年教友都来了,我正准备去分享的时候,他们一个厂的领导来了。这个人是热心教友,她想对我将要进行的分享提一些建议。于是她不停地向我说了很多关于这些青年教友人格还不成熟、对信仰认识也不多等等话题,希望我能在这个或那个方面给他们加强一下。我一直在听,偶尔也“嗯”一下。正在我们说的时候,那边教室里响起了《这里有神的同在》这首歌,并且还有手打的节奏。我便打断了那位给我提建议的教友,问了她一句:“这是他们唱的吧?”她回答说:“是,他们很喜欢唱歌,有时候也很活跃。”这是我听到她对这群青年唯一肯定的话。我马上提出现在就去分享,她的建议可以以后再给我提。于是我带着很热切的心情快步走向教室。我难以形容当时那种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优美的情形所带给我的感动和激情。那一次分享,我自己被那些富有激情的青年教友对天主所怀有的热切所征服,他们歌声的激越,他们舞姿的飞扬,他们对主的深深渴慕,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试想,这样的青年又怎么不能承担起教会与社会的未来呢?我们的教会又怎能没有希望呢?也许,我们那些“老年人”该考虑一下怎样改变对青年人固有的看法了,当然,也更该对他们有一些信心了。
希望现代青年们能担负起天主与教会赋予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 青春朝气为福音的传播而奋斗不止。
相信我们青年一代,永远是教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