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部分叫《天主教界在“二战”时的贡献与历史形象再造问题》,就是以“正定惨案”和抗战时期天主教和人道主义救援为例,利用当时能够看到公开的报纸、杂志报道的与天主教相关的一些抗战时期的人道主义救助例子,
这里根据梵蒂冈电台的报道,主要将天主教与新教、东正教等基督宗教的一些对话工作列举出来:一、天主教与新教1、芬兰大公运动代表团会见教宗参加基督教合一祈祷周2017年1月19日,教宗方济各接见了一个芬兰大公运动代表团
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社会上也有很多道德模范,他们的很多事迹也十分感人,他们并没有信仰,却能够做到的,难道被选为天主子民的我们却做不到吗?我们不汗颜吗?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大事,举世瞩目,内地有些神长教友建议“信德”增加些澳门教会的报道,以方便大家了解回归中的澳门教会。今年3月1日,兔年伊始,大地春回,本报张光来神父在澳门教区主教公署采访了林家骏主教。
所以1724年9月12日星期六英国伦敦《每日邮报》报道:“有一些中国贵族抵达我们国家立即被英王诏见,受到空前未有的礼遇。他们很光荣地吻了国王的手……”1724年,他们回到意大利。
所以信仰是出于报道,报道是出于基督的命令(罗10:14-18)。因此,拥有信仰的人不但要不断地自我修养,按照信仰生活,同时,也要向还没有信仰的人传播信仰。
祈祷小组每两周有一小时的培训,门徒训练营手册人手一册,张神父也随身携带,逐条逐句地学习并给小组成员讲解。
还有,即便是受过多年培训的神职人员,管理好一个堂区也并非易事:譬如筹建和维修圣堂,培育教友信仰,建立不同善会,施行圣事,探访鳏寡孤独和抚慰各种病患等,其中充满了艰辛和酸苦,通常也承受着巨大的困难以及内在与外在的各个方面的压力
最后,赵会长谈到今日社会的福传路径:福传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教会要给传道员们定期培训,福传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并与社会接轨,如此才能使福传蒸蒸日上,使教会发扬光大。
另外,过去,我们对管理懂得也不多,都是摸索着来,几乎没有参加过做管理人的培训。这次研讨会为我们在管理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管理上的知识,感觉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