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教友关注景德镇圣品瓷 期待一个美好未来
2013-06-26 11:19:06 作者:信德网 来源:信德网
信德网讯 《江南都市报》刊载了“景德镇──昔日天主教圣品瓷制作中心”的报道后,教会各媒体网站纷纷转载,引起神长教友的关注和热议,重新勾起了大家关于景德镇圣品瓷制作盛景的回忆。
一位网友发表看法说,“范永盛号的圣品瓷,得到教宗的认可,世界闻名,我觉得非常荣幸和高兴,我想,其他中国教友也会有一样的感受。”
据景德镇天主堂主任司铎董国华介绍,1995至1996年时,在教区主教和神父的努力下曾经恢复过圣品瓷厂,制作出优质模具,并且小批量的生产出了圣品瓷成品,包括圣像态像、绘有圣像的瓷盘,20公分大小,样式有圣母像、圣家三口像及马槽套件等,销往上海、武汉等地教会。但两年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圣品瓷厂停产。
“瓷器制作最主要的是图案设计,当年那批圣品瓷设计者中不乏大师级人物,请他们设计一个图案大概花费几千元”,董神父告诉“信德”说,一位教友还收藏着当年那批圣品瓷,带去给一位90多岁的老专家看,老专家表示,现在即使几十万也不见得能再请到这些设计者了。
据了解,景德镇现在有育婴院(俗称女堂)的圣母堂及南堂(安多尼堂)两座教堂,每主日有约300位教友参与弥撒,有本地教友,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景德镇从事瓷器生意或工作的外地教友。董神父说,教友当中很多人的工作跟瓷器有关,大家都对教会圣品瓷制作的再度恢复充满期盼。
瓷器的英文是China,瓷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开始,是中华文明极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对于瓷器来说,“景德镇是品牌也是圣品瓷制作的优势所在,教会待时机、条件成熟,一定会再次重启这项工作。”董神父希望神长教友为江西教会祈祷,也愿意为对圣品瓷感兴趣的教内外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关阅读:
景德镇──昔日天主教圣品瓷制作中心
法国耶稣会神父殷弘绪(Père d’Entrecolles)在《致耶稣会中国和印度传教会巡阅使奥里神父的信》中描述了一件事,有人从一家大商店的残余物品中带给他一只盆子,在他看来比最上等的千年古瓷还要珍贵。
盆底画著圣母像和圣若望,这是从前为日本制作的瓷器,可能是日本基督徒受迫害时靠这种方法获得圣像。这些瓷器与别的瓷器混在一起,可以避过敌视者的搜查,但这种虔诚做法被发现了,在殷弘绪看到这件东西前十六年,这类产品在景德镇就停止生产了。
在明清两朝,景德镇生产了大量外销瓷,其中很大部分是定制瓷,但圣品瓷罕见。也许是欧洲圣像更倾向于雕塑、绘画,无须把圣像绘于器具上以避迫害。
1923年到1943年,景德镇范永盛瓷号是得到罗马教宗“恩准”的圣品瓷专产作坊,教宗并通电世界各地天主教会向北京、上海、广州三教区订购。可以说,景德镇曾是世界天主教圣品瓷制作中心。
范永盛号创始人范乾生,1890年生于江西临川县西门范家一户农民家里。12岁时,他看到同乡到景德镇混得不错,过年回家很是阔绰,遂征得父母同意后一路乞讨到景德镇。他先在富商上弄李姓北京人的“亿盛恒瓷行”学徒“看色”,三年出师后升做瓷行管事,15岁时掌管全行的瓷器保管和流水账目。18岁那年,老板娘带他到中华北路天主堂求婚,他因此信奉天主教。
婚后不久,亿盛恒李老板有意帮范乾生,主动借银元60块让他开一家红店,并把自己瓷行比较赚钱的订单交给范永盛号彩。范永盛号的处女作是一对本金地九龙一百件鹿耳尊,一彩出来就被亿盛恒李老板看中,以三百块大洋买去,一下子提高了范永盛号的知名度,接下不少广东、上海帮的订单。东篱行笔于此叹息,昔之贤者以成就弟子为荣耀,今不复矣!
1923年春,景德镇天主堂接到上海教区的通知,要派一名神职人员赴沪开会,美国籍何愉乐神父与会。这次会议提出了一个“石膏圣像”问题,与会者认为石膏制品有很多缺陷,如易受潮、脏了不好洗等。金属制品易生锈,木雕难逼真,不能批量生产。众人无计可施时,何神父提出能否用陶瓷来制作圣像,陶瓷可以解决上述一切问题。全场一致同意由何神父回景德镇请制瓷者来沪面商。
何神父回景德镇后向范乾生转达了会议意见,范第二天就踏上行程,经由水路辗转抵达上海。在徐家汇天主堂,由主教接待了他,次日在“首善堂”召集众人共商圣品瓷大计,决定由范乾生带彩印圣像回景德镇创作设计。
其品种有:整套“耶稣圣诞”马槽(每套14件)、圣家三口、圣母圣心、耶稣圣心、露德圣母、圣母无原罪、佘山圣母、圣若瑟、十字架苦像等,规格为14至20英寸,还有祭台用的花瓶、花钵、蜡烛台、圣水罐之类;拨款一千大洋用于圣像试制,并承诺若圣品瓷试制成功,全球产品由范永盛专销;批量生产,若资金有困难可到教堂借贷。
范乾生回到景德镇后,经天主堂管事金先生介绍,认识了以雕塑出名的教友李长生。两人一拍即合,约定李每月工资20大洋,立即着手试样。李长生进住范永盛号后,足不出户,废寝忘食,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设计出所有品种的坯型。范乾生请来田主教和何神父先做弥撒后照样鉴定,十余人看完后都认为很逼真,并逐一拍照,由范送到上海请教区作最后鉴定。依据上海教区意见,仅作了少许修改就倒出石膏模。
当时,景德镇尚未发明注浆成型技术,范永盛号制作圣品瓷全是两开面以手工印坯。为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李长生到金家弄请来两名师兄弟帮工。范乾生自己终日忙于买瓷土、购釉料,到八角井定专门的匣钵,去罗汉肚定窑位。忙碌了近一个月后,首批样品白胎烧成,合格率达80%。
以粉彩为主的范永盛号的师傅们不懂雕塑彩绘,范乾生从南门头请来两位师傅,按照彩印圣像上的颜色在白胎瓷雕上进行精绘,蓝色的眼珠、金色的头发、各种衣着都是西方色彩。为了突出牌号,临烧红炉前,他特意在每尊圣像底部用西洋红写上中英文“中国景德镇范永盛瓷号出品”字样。次日开炉,陶瓷圣像五光十色,栩栩如生。他请来何神父再次拍照,寄往上海教区,分发世界各地。他还请来木工赶制包装箱和小木盒,并和李长生一起乘船亲自押货前往上海。
范乾生和李长生抵沪时,恰逢五月圣神降临大瞻礼,这批圣品瓷在上海教区道展,好评如潮。主教和神职人员仔细商量后,决定先批量生产,由上海教区向罗马教宗呈报,并将这次送展样品全部托运到罗马;向国内所有天主教堂发函:凡需购圣像者,向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教区输订购手续;再次拨款二千块大洋用于量产。
由沪返回后,范乾生在薛家坞租了一栋坯房,选聘了八九名师傅,大量购进原料,增加生产工具,正式将圣品瓷投入批量生产。开工之日,他请主教、神父和教友到坯房欢聚、唱诗、祈福。当圣品瓷得到教宗“恩准”由范永盛号专产并通电世界向其订购消息传来时,范乾生在天主堂大摆酒宴庆祝。
投产当年的12月,范永盛号首批二百箱圣品瓷运抵世界各地,适时赶上“耶稣圣诞”大瞻礼,从此景德镇圣品瓷誉满全球,范永盛号盈利百万大洋。1943年,范乾生罹难于日军轰炸,范永盛号日渐式微乃至破败!
来源:《江南都市报》,天亚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