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神父的一位学生回忆说:“有一次我跟弥老在北京散步,迎面走过来一位乞丐向弥老要钱,这位乞丐也许认为外国人很富有,但是很不巧,弥老分文未带,但是那位乞丐却执拗不肯离开。
这些年他们的服务项目不断增加:送衣物给有需要的贫困人群;定期看望失明的孤儿和敬老院的一些孤寡老人;向堂口提供新的圣体光,把旧圣体光送给国内其他偏远地区贫困的教堂;送英语书给上海浦东民政局和上海睿新社区服务中心,换取学生们的课本
1937年因抗日战争,加上经费困难,修院无法维持,学生被遣散。修院将所有同学转移到绵竹县北关街天主堂,在堂区避难,但还是有读书的时间。
死亡,就是人面对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天主(神)交账的时候,也似学生考试、农夫收割的时候。
因此,我们要向公教医生和科学家紧急呼吁,希望他们为尊重人类胚胎和生殖尊严作好榜样。公教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应履行他们的道德义务,有时,这亦是他们所签合约的一部份。
1860年8月5日,鲍思高神父当日晚上和他的学生们讲述了这个梦。他说我看见了我的青年们,在一个绿肥红瘦的花园里聚集,由四十张桌子所摆设成的里中外,上中下三层圆形的餐桌。
有消息称,北京有许多学生还在圣诞和新年来临之际选择这本印刷精美的书籍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问世不久为何就受到如此的欢迎?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提及罗马公教在世界五大洲的发展简史时,作了如下精辟的论述:“第一个千年十字架在欧洲扎根;第二个千年抵达了美洲和非洲;第三个千年将在广阔及充满生机的亚洲收割信仰的庄稼了"。”
苏神父是弟兄中最小的,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公教家庭教育,并得到了双亲及哥哥姐姐们的关爱与呵护,苏神父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在献身修道的两位兄长及修女姐姐影响下,幼时的苏百勤就萌生了献主修道的志愿。
(公教报1998年8月12日第15版)有人强调宗教大联合,放弃了自己的立场,只讲共同点,不提差别,成为宗教无差别论。有人胆虚,不敢坚持真理。须知宽容不是纵容,联合不是混合。对话绝不意味着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