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培训期间,一位即将启程的成员暂住在玛利诺,他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非让老翁教他一句中文,老翁便认真地教了他一句中文:“一肚子屎”。我们所有在场的中国学生听后都不禁大笑。
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
德肋撒翻译成德来,来自《论语·季氏篇》中修文德、以来之,文德可指大学中的八德,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以指中国文化中的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看,正是这两位温良的圣贤奠定了中国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
1.把丈夫的需要放在孩子的前面,这在中国文化中较难。中国人比较重视良母的价值,而忽略贤妻的意义。难怪有许多丈夫抱怨说:自从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我的身价就一落千丈!
但是1610年,利玛窦去世后,接任他的龙华民神父,却对利玛窦的思想和传教方法持有不同态度,他在接任中华耶稣会总会长后,极力主张废除天、上帝、天主等词,认为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中本有的神祗,因而对至高者产生误解
“在开始的时候我想到了圣神父,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中国,喜欢上了汉语,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并开始学习汉语,以便将来对中国的教会有所帮助。”
翁神父与留学生一起包饺子因为喜欢中国文化和照顾中国留学生而尊重和接受中国饮食传统,也被我们留学生所“同化”。一般欧美朋友喝汤都习惯用勺子,一勺勺地慢慢地喝,也不出声。
但是由西方文化的语境转移到中国文化的语境,耶稣会士所遇见的思想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是完全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依纳爵与20世纪的塞贡多的相通之处,甚至可能比他与信教的明清士大夫思想的共性还要多。
我认为我们教会在牧灵与福传工作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要服从国家的法律,按我们教会正统的教规,要把好政治关、信仰关;2、在当前的背景下传福音,我们一定要适应中国社会的这个大气候;3、福音本地化,立足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