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在第八次希望之光防治艾滋病培训活动上的讲话
2004-12-15

根据很多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在泰国、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安全套并不是解决艾滋病问题的根本途径。  非洲乌干达政府成功防治艾滋病的经验就是一个例子。

首届亚洲福传大会召开
2006-10-24

来自澳洲、巴西、加拿大、智利、厄瓜多尔、意大利、黎巴嫩、墨西哥、新西兰、大洋洲、英国及美国主教团的修会会士及教友,亦以观察员身分出席。香港教区辅理主教汤汉联同十六人代表团出席。

司铎与司牧关系的反省
2019-05-21

1984—1988年就读于河北省神哲学院;1988年到上海佘山修院进修和工作五年;1993-1999分别在美国波士顿若望神学院和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就读,并获神学硕士及教会法硕士学位。

深切怀念章开沅教授
2021-05-31

呼吁:我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呼吁,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从石家庄,从正定,从荷兰,从美国,从澳大利亚,从非洲等地,我们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世界上的好人占多数。

把基督的福音精神融入人生
2007-04-16

198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公共行政硕士学位。曾荫权于1967年进入港英政府,先后出任多个重要职位,主要工作范围涉及财政、贸易等。

“首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采访专家学者
2007-07-19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杨凤岗博士张士江神父发言的最后几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宗教组织做慈善,做公益事业,是在拾遗补缺,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

怀念一位可敬的神父
2011-01-05

回忆总是发散的,总有感动的回忆浮现,现在教区的裴主教和西山的刘占富神父与神父都是同学,记得裴主教和张克祥神父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时候,那时神父正是大西山的本堂神父,两位老同学从山湾子来西山看他,他非常的高兴

青年禧年庆典守夜祈祷 教宗与青年对话(2025年8月2日)
2025-08-11

问题三:善行的召叫教宗,我叫威尔(Will),今年20岁,来自美国。我想代表外面众多、心中渴望更有深度的生命的年轻人向您提问。即使乍看之下,我们被认为是肤浅、轻率的一代,但我们仍然被内在生活所吸引。

利玛窦文化适应与学术传教
2012-02-21

一、耶稣会的文化适应政策原则(一)文化适应美国耶稣会士邓恩(GeorgeH.Dunne)对于文化适应,有一比较清楚的界定:文化适应,应基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研讨会 学者之声
2014-11-28

今天的社会我们要鼓励积极地沟通、积极地对话、促进相互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地实现中国。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就在于沟通、在于对话,研讨会就是最好的对话和沟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