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怀念一位可敬的神父
2011-01-05

回忆总是发散的,总有感动的回忆浮现,现在教区的裴主教和西山的刘占富神父与神父都是同学,记得裴主教和张克祥神父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时候,那时神父正是大西山的本堂神父,两位老同学从山湾子来西山看他,他非常的高兴

利玛窦文化适应与学术传教
2012-02-21

一、耶稣会的文化适应政策原则(一)文化适应美国耶稣会士邓恩(GeorgeH.Dunne)对于文化适应,有一比较清楚的界定:文化适应,应基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研讨会 学者之声
2014-11-28

今天的社会我们要鼓励积极地沟通、积极地对话、促进相互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地实现中国。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就在于沟通、在于对话,研讨会就是最好的对话和沟通的方式。

特稿:美好生命诚可贵,基督信仰伴我行
2013-10-28

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和所追求的,我们每个人在心里梦想着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种野性的公教
2023-03-22

然而,岁月如歌,在过往的七个夏季中,森林鸟儿的歌声,山间小溪的音声,微风吹拂树叶而沙沙作响的低语,对他来说已变得熟悉、亲切,对它们的追忆,却好似重温一场快乐与宁静的

特稿:在堂区主任的带领下,构建和谐的堂区,见证美好的福音
2014-07-03

美国华盛顿麦卡里柯枢机主教在为司铎年开幕举行弥撒时讲到:堂区主任,亦即司铎的职务是一份丰厚的恩典,对这职务我们应该每天感到喜悦,每日更新这个喜悦。

也说“财富蛋糕”
2014-10-08

相比之下,上世纪80年代低收入和富人的收入差距,日本只有1:43、美国只有1:71。罪的大小轻重应由射出的箭的实际着落之地,与靶之间的差距来作为衡量标准。无疑差距偏离的愈大则罪恶愈大。

萧萧树:中国的宗教市场有多大
2014-11-19

据说许多移民一到美国或其它发达国家,首先要找到宗教组织,因为宗教组织可以给人提供很多帮助,只要你承认是他们的兄弟姐妹,那么他们就会伸出援助之手,现代发达社会的宗教虽然带有全民性的性质,但就其源头而言,宗教都经过由小众到大众的过程

宋美龄:我怎样成为一个基督徒
2012-07-11

我从前在美国卫尔斯理大学读书时候,曾选修过一门「旧约历史」课程。于是我就利用我的旧笔记旧课本,开始每天同他有一段查经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这个习惯。

“试论宗教信仰的伦理价值”
2019-05-21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