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每当区里开斗争大会时,辖区内的学校总是倾巢而出,由老师带领学生到现场助威呐喊。好像每次要学生参加的斗争大会都要枪毙人。
我们询问了才推门进去,我这次是第二次参观博物馆,没有了第一次一个人看的激动和仔细,这是一个记录上个世纪初,上海的、大量的孤儿们在天主教会的生活、受教育、学习生活技能、学习艺术,成长的过程,以及天主教会在上海开办学校
比如,当地有民工学校也有本地学校,但民工学校相比之下比较简陋,在教学质量上也难以保障。因此,当地教友主动帮助一些外来务工教友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多方努力把他们的子女送到本地学校上学。
随后开办了几座青年活动中心,又办了一所寄宿学校。1859年创办慈幼会。1872年创立女修会(母佑会),1875年创立关怀青年的协进会。
在那不堪苦状的大饥荒的年代,她有幸在一林场所在地的学校任教,老师们被允许在林场食堂搭伙。食堂每天中餐除供应杂粮之外,每人还供应一个大白面馒头,一人只准买一个。这种待遇在当时来说,简直是令人羡慕的特供。
可另外一方面,传教士通过兴办学校和出版刊物,推动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从而使基督宗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批中国的知识分子,促成了受基督教精神影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后来高将军又被派往黄河南岸的渑池防线,大量垣曲百姓不甘做亡国奴而纷纷外逃,渡河依附,高将军还特地为这些垣曲难民省出了五万斤军粮,又在老家定边成立难民学校,免费招收垣曲难童入学,一时传为佳话。)
在学校里,她品学兼优,考试经常是名列前茅,而且年年被推选为班委员,如果偶尔考试不理想,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她总是拿出圣经来,随便翻到一页便开始阅读,以圣言来平息心海上涌起的风浪。
1991年,青年学习班的教友们到海岛朝圣、旅游二、入伍当兵遇到亲人1977年,黄人参加高考,全学校的文科生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他的大学梦想夭折了。
一切都在几秒钟内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日子、无忧无虑的冬雪,把孩子们带到学校,工作,拥抱,友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突然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主,你在哪里?你躲在哪里?我们想要我们的生活,回到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