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弥撒的进堂咏说:“这些宗徒在世时,用自己的鲜血建立了教会;他们饮了主的杯爵,成了天主的朋友。”集祷经强调“教会首先由他们接受了信仰”。
没有读经台,简陋的祭台很小又很低,勉强放得下圣盘圣爵和经书,神父读经时需大弯腰。这让在大堂口呆惯了的我感到惊讶,不可思议。弥撒进行到圣道礼高峰:神父讲道。
在耶稣会被驱逐离开阿根廷的那段时期,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其它地区推广依纳爵神操,开设灵修中心,帮助人们认识天主。在该国,不仅老百姓,连开国元老都亲切地叫她「母亲」(mamma)。
另一位是方济各·沙勿略,他是“这片土地所敬爱的”圣人,在1544年写给依纳爵·罗耀拉及最初同伴的信中,表达了愿意前往当时所有的大学,“像疯子那样到处呼喊,撼动那些知识多于爱德的人”,使他们受到推动“为爱兄弟姊妹而成为传教士
天主教禧年活动是从1300年教宗波尼法爵八世(BonifacioVIII)宣布第一次禧年开始的,2025年由第266任教宗方济各开启第31次禧年,教区拟在全教区以“鼓励朝圣、禧得大赦”的方式回应这个历史性和全球性的活动
(迦5:14)经文关联:这是引用《肋未纪》19:18,“爱人如己”,也曾被耶稣在《玛窦福音》22:39引用,称之为第二大诫命。灵修意义:所有诫命的精髓在于爱,不是外在的规条,而是内在生命的展开。
(9:32―35;10:35―37)这一段和在加里肋亚的传道有一个重点的不同:在加里肋亚一段中,记述了耶稣强有力的治病、驱魔等工作,这一段却把重点在放在对门徒的教导,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耶稣(8:34
普通人的哀恳和谢恩也由司祭、先知和君王代表说出,像圣咏150篇和耶肋米亚哀歌。有些天主教平信徒不习惯在公众前口祷。其实在众人面前祈祷原是犹太传统。
达味的石头,就让培肋舍特的巨人哥肋雅毙命,这实在不可思议,但在天主眼里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天主已经将这个狂妄的人交在达味手中。不是达味了不起,而是天主出手相助。
离开纳匝肋之后,他没有任何正常的收入或永久的工作。所以,跟随他,分享他的生活,接受他的教训,便意味着像他那样生活。耶稣提醒那些打算跟随他的人说:“谁若不舍弃一切所有不配做我的门徒”(路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