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从出生领洗(1837)到初领圣体(1850)、在神师伴随指导下的虔诚家庭信仰生活和田间耕作;第二阶段(1850-1860)则集中体现年轻贞女献身天主、积极参与堂区生活。
他说:为爱你们的弟兄,需要藉着恒心祈祷、聆听天主圣言、以圣体圣事的奥迹为生活中心,从天主炙热的爱火中汲取力量。
一个在基督圣体前,重新表达它对圆满合一的思念和不曾失去希望的教会。这是每年6月29日,当教宗与东正教大公宗主教代表团一起纪念圣伯多禄与圣保禄宗徒这两位罗马共同主保节日时,必然重现的画面。
某次,为庆祝大瞻礼举行联欢晚会,以前在堂外,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要到堂内搭台子,很多老教友不高兴地说:里面有圣体,不能搞联欢,因为耶稣不喜欢音乐。耶稣不喜欢音乐?
出于这一目的,庇护十世将儿童初领圣体的年龄提前到7岁,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观念上的革新。
热心与基督圣体对话﹐祈祷短诵和玫瑰经﹐以及弥撒圣祭﹐都是可见的表样。崇敬天主圣言的方式更彰显他笃深的信仰。他在翻译圣经的时候非常努力﹐尽可能做到完善﹐经常为了找到一个字的适当翻译﹐和助手讨论数天。」
我们祈求主使我们在圣体圣事中,真正地敞开自己,使我们能看见主,从而也点燃世界,把天主的光带给我们的世界。
(迦6:10)随后,一行人去探望了两位久病的老教友,神父为她们行了终傅圣事、圣体圣事,并与在场的全体教友一起为她们和身患疾病的人祈祷,求主减轻他们的病痛并早日康复。
面对小堂中的圣体,我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伤痛,流着泪向天主说:“主啊!您到底让我选择哪一个,婚姻还是修道?请您告诉我,我实在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考验啊!”然而,我却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我住院后的一天,本堂神父来病房为我送圣体,我感到基督又赐给我战胜病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