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波兰作家显克微支说:“就连神仙也不是永远知恩图报的,又何况人呢。”(《你往何处去》)所以先贤断言:“报恩之心比什么都高尚。”
文学家中苏俄有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中国则出了郭沫若,大部分真正抱有人文关怀和正义感的作家都坚持不下去自杀了。
中国的学者马相伯、吴经熊和作家苏雪林都在不同时间翻译或评述这本书,《灵心小史》被译成各种文字,她的修院收到世界各地,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的无数信件,这些信件热忱歌颂小德兰,不少人表示:小德兰使他从污浊的生活中争脱罪恶的锁链
对于这种心理况味,英国作家曾有这样的描写:整个船上,整个海面“只有间歇的一记沉闷的击剑声在打破沉默,仿佛这就是时辰的机杼,我自己就是一只梭子,无意识地对着命运之神往返地织下去。
你们的一位作家写道:“为了达到无限,我相信我们能到达,我们需要一个港口,只要一个坚固的,在那里我们出发朝向无限”(F.Pessoa,LivrodoDesassossego,Lisboa1998,247)
一、旧约中的逾越奥迹「逾越奥迹」或「逾越奥秘」的表达,来自第二世纪的教父或基督徒作家的集体创作,那么「逾越节」这个词就更加古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代,著名灵修大师牟顿(ThomasMerton)由于接触日本禅宗而发展出的祈祷方法,影响了另外三位灵修著作家(JohnMain,M.BasilPennington,ThomasKeating
1990年代,垣曲县作家协会会员宋小敏,深入挖掘整理了胡神父的历史。宋小敏先生笔名宋敏慧,其母亲、舅舅、姥姥等人,当年都曾在胡神父的教堂里避难。宋先生本人从小就常听他们讲胡神父的故事。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化,基督教的文化精神也愈加深厚地宽泛地渗入到中国现代作家的情思之中:郁达夫《沉沦》中无休止的忏悔意识;曹禺《雷雨》和《原野》中摆脱不掉的原罪倾向。
对此美国的作家欧文·斯通有感而发的说:“人生的命运是多么难以捉摸啊!它可以被纯粹几小时内发生的事而毁灭,也可以由几小时内发生的事而得到拯救。”(《总统之恋》。许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