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洗归于基督耶稣的人,就是受洗归于他的死亡与他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之中复活,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认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结的人,精神不免是空虚的,生活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名垂青史,光耀祖宗,封妻荫子,而这些又能在世上停留多长时间呢?
我们的眼睛充满许多死亡人体、特别是黎巴嫩卡拿地方儿童体的形象,令人毛骨悚然”。教宗继续说:“我切望重复地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论来自何方,可以无辜者的血!
因为这些都可能因人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使那个人一辈子样样称心如意,满有人间福分,最终死亡也能夺去他的福分。惟有玛利亚那样领受主的生命之道,才能活到永远。
耶稣的五伤为我是很好的启发和标志,他的五伤是痛苦和死亡的残酷的表现,但现在却是耶稣凯旋胜利之美和他对我们的爱的印记”。关于青年,教宗说:“神父们要能够与青年们相会,必须推动超越出本堂区围的牧灵工作。
1995年,圣母无染原罪瞻礼,我的父母在早上进堂的路上遭遇车祸,母亲当场死亡。茫然中我顿悟到,这一切是让我们在磨难中学会服从,因为耶稣和圣母都为我们做了听命的榜样。
这条路我们一起走》,从罗马到长安,丝绸之路的画面滚动播放,基督的福音,早在公元635年,正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华夏、来到长安;第三幕落地生根——海上丝绸之路,首先上演的是海滩的呐喊及遗憾的死亡场景
因为要等待,等待主人的到来,也就是等待死亡,等待天主对我们的召叫。
正是这些弟兄姐妹为我们做了最美好、最有力的见证,因为他们坚定信靠上主,他们知道上主的话语超越悲伤、压迫和不可避免的死亡,具有最终的决定权;祂的话是慈悲、生命和平安之语。
在多俾亚传第12章中这样说:祈祷与斋戒固然是善工,但秉义施舍却超过前二者;秉义而少有,胜于不义而多有;施舍救济,胜于储蓄黄金,因为施舍救人脱免死亡,且涤除一切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