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会议后这种模式得以革新完善并且获得质的提升。当今天主教的教会-社会关系则是一种寓居共生模式。
2002年12月7日,是我生命中的一次重大革新,是天主圣神的神恩降临于我的大喜之日。我在这一天领受了圣洗圣事,成为永远的基督信徒。这表明我进入了一个新天、新地、新自我,新世界的境地。
在2008年里,我们求天主多多地降福我们堂区的每一位神长和教友,求圣神多多地激发我们,让我们的堂区在革新中前进,教友在探索中成长,教会在福传中广扬……
藉着圣神所赋予他们在灵修和传教生活上的各种神恩,他们使教会的奥秘和使命发射光彩,并因此对社会的革新有所贡献。
借着圣神所赋予他们在灵修和传教生活上的各种神恩,他们使教会的奥秘和使命发出光彩,并因此对社会的革新有所贡献。要善度奉献生活,必须有坚固的信德。
二、弥撒点的牧灵福传工作不容忽视梵二的革新精神临于中国教会之后,我们的牧者,将省市县的福传搞得很好,成绩显著,像河北省武安堂区的教友“从五千到六万”,全国闻名遐迩。
教友们也搞不清楚这是梵二后礼仪改革的弥撒还是神父自己的革新。于是,为澄清此现象,我们特别引用教宗本笃十六的著作《礼仪之精神》。他说:舞蹈不是基督徒礼仪的表达形式。
如同若望·圣三松这位有圣德的盲人一样,他在黑暗中成为十七世纪法国杜兰地区革新加尔默罗会隐修院的光耀火炬。为了引导灵魂进入平安的心神区域,他主张灵魂进行渴慕的操练。
枢机指出了「两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有罪之人免于受罚的错误,以及组织架构上的挫败;这二者向教会提出了改变与革新的挑战」。
本堂司铎或专职司铎若在平日已经以新礼仪为信友主持了弥撒,就不可再次以旧礼主持弥撒,既不能为一个团体,也不能私自举行;在后一种情况中,不能以牧灵的缘由在平日举行两次弥撒,因为信友有机会参与梵二大公会议礼仪革新后的弥撒圣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