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弥撒点牧灵福传工作的建议
2012-04-25 09:42:42 作者:庞文志 来源:《信德报》2012年4月19日,第14期(总第485期)
2012年3月,我同神父去周边农村弥撒点下会,亲眼目睹弥撒点信仰生活的衰弱,深感心痛。我曾在弥撒点任职15年,对“点”上的信仰生活深有了解,现就弥撒点的牧灵福传工作谈谈我的体会和建议。
一、农村弥撒点的现状
红格图乡是内蒙察右后旗解放前四大堂区之首。据集宁教区史记载,80年代有教友2300人,是察右后旗的信仰中心。改革开放后,天主拣选的这块信仰之地,祝圣了一位主教,10位神父。正如那里的老教友自豪地说:“红格图是天主拣选的福地,是信仰之源。”
我怀着崇敬和向往的心情,随同神父走访了这块“福地”。所见之处深感心痛:堂院杂草丛生,刚过春节,堂内连喜庆的春联都没贴,更显得死气沉沉。几位年过七旬的老妪,立在门外迎接神父。偌大的圣堂锁了门,教友在两间掏空小屋布置成的简易小堂内,重复儿时父母教会的经文。
参与弥撒的共24人,均在60岁以上(过去主日,大堂都容纳不下),《进堂咏》刚唱了两句,短颂就卡住了,又从开头唱起,音调是否准确、整齐、宏亮就更谈不上了;读经员站在原位读经,本来是星期三的读经,却翻到了星期四,读了一半发现错了又改过重读;3月份是四旬期,可《奉献咏》、《领主咏》因不会唱,又改唱常年期的……
弥撒后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一户一户地捋一捋,村子里就这么几个教友吗?结果发现祖辈的老教友,有的儿女结婚后变成了“半家户”,孙子辈的就是教外人了。他们不懂也不学圣经,更没有福传意识和行为,难怪这个弥撒点没活力。
二、弥撒点的牧灵福传工作不容忽视
梵二的革新精神临于中国教会之后,我们的牧者,将省市县的福传搞得很好,成绩显著,像河北省武安堂区的教友“从五千到六万”,全国闻名遐迩。但相对来说,却忽视了农村弥撒点的牧灵福传工作。
有的神父认为,弥撒点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留守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去送弥撒,也没有几个人参与,将就行完圣事就各奔东西了。我们是否可进而深思:长此以往,神父只是失去信心,而教友则失去了信德,“点”上的人渐渐远离了天主,这是令主耶稣多么痛心的事啊!
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并派你们去结果实,去结常存的果实”(若15:6)。我们要遵循天主的旨意,背起沉重的十字架,到天主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寻找失落的羊群。
三、对弥撒点牧灵福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1.发展和培训骨干教友,承担福传的基本使命。教宗明确指出:教友是教会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藉入门圣事之后,分享天主子民的生命,承担教会的基本使命——福传和牧灵是落在教友身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神父是弥撒点的领导者,有管理弥撒点的义务和权力。神父应像伯乐一样发展骨干教友,培训他们各种福传能力,引导他们带领“点”上去福传,将“点”上的工作放手交给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发挥“光和盐”的作用。如果神父发展的骨干教友越多,培训他们的各种福传能力越强, 这个弥撒点肯定越兴旺。
2.贯彻梵二精神,开展牧灵福传为中心的各种活动。弥撒点的教友要有勇气、有信心自发开展各种活动,将堂区搞活。我们一定牢牢掌握,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福传,而不是为了“红火”,找寻羊群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如磨子山朝圣,我们要引导教外人或冷淡教友参加,抓住朝圣时机对参加者进行牧灵福传教育,不要让他们变成一次游山玩水看热闹的旅行。
3.开展一对一活动。农村教友,亲上加亲。老教友是儿女亲友信仰的楷模,是福传的“老革命根据地”,他们的话小辈言听计从,是开展一对一福传绝好的土壤,神父引导教友有计划、有措施地每人选择一个对象,为他们祈祷,依靠圣神光照与他们坦诚相处,以爱心带领他们参加堂区各种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基督,追随基督。
4.开展城乡福传联谊活动。农村弥撒点交通不便,因此,神父带去的教会报刊真是雪中送炭,教友们视如珍宝。他们在堂里念,轮着看,过了期的圣报也爱不释手。他们渴望德高望重的传道员来这里福传,也希望城里的堂区将圣经、圣书、圣物、报刊支助他们,让农村弥撒点的福传和牧灵工作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