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马槽里的圣婴,和平的婴孩,我们想到战争中最脆弱的受害者儿童。我们也想到老年人、受虐待的妇女、病患……。这么多的生命受到战争的摧残和伤害!
人们被震惊了,许多人掉下了无奈而悲伤的泪水,人们为亡魂祷告,为失踪者虔诚地祈福,为生还者———儿童、老人、青年,也为灾区慷慨地捐献。虽然,一些生命就这样停止了呼吸,但生者毕竟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于1950年在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其后更陆续成立“儿童之家”和“垂死人之家”。1979年,德兰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5日死于“仁爱会”总部加尔各答,享年87岁。
这次,竟被她写的小小的儿童故事赚去我大半天的泪!我再次审视这些作品时,发现作者是有着坚定信仰、丰富感情、朴素生活、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对生活的洞察有着独特的视角。
在第二展柜展示的是张老退役加入天主教会后,认养儿童一览表、在全国各地成立图书室一览表及各国受助孤儿为表感谢给张老寄来的照片。1973年9月1日张老退役,卸甲离营的他从此走上了扶幼助孤之路。
首先,患有畸形或疾病的儿童自受孕起就应得到陪伴,使他们的生命“受到尊重”。
当然,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为什么儿童会受苦?"。教宗承认"对此我找不到解释"。
在他过生日的时候,他发放了四大笔的救济:向有病的人、向在牢狱中的人、向老年人,以及向传教士们发放用于救济教友的钱。在一些受灾的省份,当地人称他是‘穷人之父’。
日本军官惨杀传教士的野蛮罪行,激起了丰县人民的强烈愤慨!但凶手到今未能谢罪。三位加籍传教士于1938年至1941年相继来丰县,日本侵略军也于1938年攻占丰城。
播种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传教士长途跋涉来到了新疆,在一望无际的瀚海之中,传播基督的福音。由于封建制度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传教事业倍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