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海啸后的反省


2005-02-14 10:08:59 作者:光来 来源:信德报(第230期)

    正当人们欢天喜地准备迎接2005新年到来的时候,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爆发了,海啸震撼了我们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人类遭受一个全球性的大灾难,十多米高的海浪席卷了印度洋群岛,数十万条活生生的生命顷刻之间消失了,一个个美丽的海滩、繁华的海滨度假村和温馨的家园瞬息之间被夷为平地。海啸之后,灾区不断呈现出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难以数计的死尸不断地被冲上海滩或从废墟中被发现,让人触目惊心。
    人们被震惊了,许多人掉下了无奈而悲伤的泪水,人们为亡魂祷告,为失踪者虔诚地祈福,为生还者———儿童、老人、青年,也为灾区慷慨地捐献。虽然,一些生命就这样停止了呼吸,但生者毕竟还要继续生活下去。不过,海啸灾难和人类的回应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和反省的内容。我们在感叹生命如此脆弱而又何等宝贵的同时,也不断体验到人间的真情大爱。
感叹生命的脆弱
    灾难发生后,媒体一直用“鲜活的生命”来形容那些葬身海啸中的人们,因为几十万条生命是在瞬息之间永远地消失了。活着的人们似乎突然之间彻悟了,原来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我们虽然拥有生命,却无法决定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并非生命的主人。
    人们用几十年辛苦建设的家园,顷刻之间就荡然无存了。这似乎在告戒我们:人类永远也无法与天公媲美。虽然,人类可以创造灿烂的文明,飞上临近的星球,遨游太空,甚至用高科技克隆“新生命”,然而,我们有限的生命却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如法国哲学家帕尔卡斯所言,人不过像一枝脆弱的芦苇。
    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上苍赋予了人灵魂和智慧。人又是如此脆弱、渺小,因为人毕竟是受造物,来自尘土(德17:1)。海啸引发的灾难提醒每一个人,要认清自己,活好今天,不辜负上苍恩赐的每一寸光阴。
珍惜宝贵的生命
    这次海啸发生的前后,借助现代科技,生者得以目睹在几分钟前还欢蹦乱跳的生命,还和自己的亲朋说笑的人们,顷刻之间就结束了生命。生命何止脆弱,更显无常。原来死亡近在咫尺,就在我们身边。也就是那么一刹那,人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人自己、财富、权利、地位、荣誉和学问都不复存在了。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人连对亲朋说一句话、做一个手势都来不及。
    当人经常被生活所困扰,不断抱怨生活,为不尽人意的事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甚至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时候,试想,如果我们自己就置身海啸浪涛之中,或者就是那些逝者中的一员,那么,生活中的那些小小得失,甚至失败,为我们还重要吗?我们还要怨天尤人,埋怨生活吗?人在那个时候,只会祈求生命。因为生命最宝贵,只有生存才有希望,生命是一切的一切。也许,人只有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才会发现和注意到生命是何等珍贵!活着是多么的美好!现在虽然这次海啸过去了,但灾难事件发人深省,它让我们学会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我的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了,她常给我说,“看,有这口气,多好啊!天主赏的(生命)好神奇。我可以上楼,也可以下楼进堂,还可以到街上走走。今天还在家里,明天就能回到老家。”过去我对母亲的感叹不太注意,更没有深刻的感受,自以为这只是老人的唠叨。其实,在这朴实的话语里,流露出了母亲很知足的平常心,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的珍贵和上苍的祝福。是的,我们要珍惜生命,从今天开始,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刻,知足常乐;努力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多做些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这样,将来有一天,我们才能随时无怨无悔地离开这个世界。
人间真情与基督大爱
    面对海啸悲剧,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印度洋海啸是全人类的灾难”。各国领导人纷纷向受灾国和人民发出了慰问函,分批开出了援助账单。全球各地的宗教团体、民间机构和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新年虽然是快乐的,但今年一些国家放弃或减少了庆祝活动,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徒步募捐,在教堂寺院奉献、在火车站大型广场乐捐,海峡两岸三地的义演则如火如荼…… 海啸无情人有情,21世纪初的人类演绎了一场史无前例、全球范围内、感人至深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真情剧。
    看一看,从穷人到富翁、从儿童到老人,从平民到学者,从寺院到教堂,从演艺界到体育界,从民间团体到政府机构,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我们地球村的村民还是第一次这样广泛、这样及时地自发行动起来,纷纷伸出同情和博爱之手。我们虽然处身于一个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滥觞的时代,但在海啸大救援中,我们的社会彰显出了人类最美好、最无私的人性之光。这是一种基督式的博爱精神的再现,因为人们逾越了民族、信仰、政党和国家的界限,人们关心的只是灾区、灾区人民——我们的兄弟姐妹。
    印度洋海啸灾难,不但让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生命的无常、生命的尊贵,感受到了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宽容、仁爱美德,体验到了人间的真情关怀,而且,更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希望之光和美好的未来。

本文标题:海啸后的反省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