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教宗发表《热爱圣经》宗座牧函,纪念圣热罗尼莫逝世1600周年
2020-10-02

翻译如同本地化教宗接著写道,藉著拉丁文通俗本圣经,「热罗尼莫得以把圣经『本地化』,融入拉丁语言和文化中。他的这项工作成了教会传教行动历久不衰的模范」。

中国礼仪书的起源
2005-05-13

但是早期全面推行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的努力,在罗马教廷和耶稣会总会长那里得不到积极响应,而付诸东流。

高隆(庞)会简史
2004-06-17

时至今日,天主国度的价值观(KingdomValues)于世界各文化、宗教当中备受称道,这令我们愈发察觉同外教人士相互对话、并力促福音真正本地化之必要。

走进三座中国教堂
2015-12-08

教堂内部装饰雕梁画栋,极具白族文化特色大理天主堂独具匠心,是融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汉族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民族特色于一身的民族瑰宝,是中外宗教建筑的一枝奇葩,是天主教适应本地化的历史见证。

汤汉枢机:反对梵中协议没有道理
2018-03-25

按:正在罗马参加基督信仰在中国:影响、相互作用与本地化研讨会的香港荣休主教汤汉枢机,除了在会议现场发表演讲外,也在会后接受了一小部分媒体记者的采访。

中国礼仪书的起源
2008-04-07

但是早期全面推行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的努力,在罗马教廷和耶稣会总会长那里得不到积极响应,而付诸东流。

中国教会的自身建设及其面临的挑战
2014-11-19

礼仪本地化的原初用意无非是打开和激发参与者的宗教情怀,使他们更好地与天主交流。但熟悉也会带来平淡感,平淡感则可能使礼仪失掉其应有的庄重。

再次打开利玛窦的“记忆宫”
2011-11-14

利玛窦福音文化化、福音本地化的传教之路得到普世教会的肯定,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不朽的价值。

当代神父必备的五种素质
2013-01-30

利玛窦若不是主张礼仪本地化,若不是从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入手,实行中西文化结合,断不会有中国教会的今天;诺比理神父若不是研究婆罗门文化,并把天主教义融入到其中,也不会使印度那么多人皈依基督。

特稿:从新教宗当选看普世教会及中梵未来关系
2013-03-18

虽然耶稣会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但大公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及福音本地化的进程缓慢,基督福音至今还没为多数国人所认识和惠及亿万华夏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