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非洲行——肯尼亚见闻


2008-07-20 09:01:47 作者:文/安良友 来源:信德报(总第344期)

高山上的神

    富饶神秘的非洲大陆对我们充满了诱惑力,在非洲国家肯尼亚学习生活时的一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当地人对神的认识。在他们看来神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并且天天照管他们,这与天主教的思想天主创造世界的说法相同,所以每个人都相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存在,只不过是由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民族认为神是住在高山上的,所以在坦桑尼亚的非洲第一高山上是神居住的地方,而在肯尼亚的肯尼亚山也是这样的,本地的马赛人认为那是神居住的地方。所以,当地的领袖要每年一次到山上朝拜神。在另外的民族中也有很强的敬神意识。他们很难接受一个无神论者或者对神不敬的人,并且可以说对神的朝拜随处可见。
    我到一个乡下堂区作牧灵实习,一天早上,一个年轻的妇女领着她的两个孩子到我的房前要和我谈话,在问候之后,向我诉苦,说需要我给与她们经济上的援助。我告诉她们,我什么都没有,她们很惊奇地看着我,问我说,如果你没有钱怎么会从遥远的中国到非洲呢?我反问她们,你们的神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向我要呢?这下我可惨了,因为我冒犯了她们的神灵,所以她用很长的时间向我解释她们的神:神在山上,照看世间的万物,照看每一个人,还有她们的财产,但是神让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有贫富之差,是为了让我们有互相帮助的美德。可是一番误会之后,她又礼貌地向我说再见,我觉得好奇,她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感谢我听她讲故事,并且我还是个外国人。虽然我不能给与她经济上的帮助,但是我听她讲故事她已经很满足了,她也感谢神让她遇到我。
    神的观念浸透在肯尼亚教友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神祈祷。她们的祈祷很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或几句话,求神保佑她们一天的平安,家人的快乐和财产不受损失。正如圣经上告诉我们的一样,天父在我们求他以前就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了。我常常会被她们简单的信仰话语所感动。
    宗教信仰在非洲很普遍。就肯尼亚来说,有30% 为不同宗派的基督教,33%为天主教,5%为印度教,还有10%的穆斯林,其余的为本地宗教。神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中心。

祭献与服务

    肯尼亚的教会历史很短,天主教会的历史在肯尼亚只有100 多年,但是发展却很快,在过去的100年的时间里,教友的数量从零到现在的占全国人口的1/3,共有1000 多万。为什么会发展的这么快呢?我的老师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当100年前传教士进入东非的时候,他们看到本地人对神的敬礼很是感动,他们会选最好的牛羊祭献给神,原因是让它们代替人类祭献给神。可是当上个世纪传教士到达肯尼亚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祭献与天主教的祭祀有很多的相同点,不过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的祭献是不完美的。我们的祭献是基督,圣子耶稣亲自成为人祭献天父的最高礼品,而不是单单的动物。因此,传教士抓住这一点告诉他们,最完美的祭献是怎么样的,而基督的祭献则是完美之中最完美的。很多的人因此而认识了基督。
    而另外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教会的救助精神和社会服务。教会的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人才和对贫苦人民的救助。像距离赤道很近的残疾人救助中心,每年有大量的残疾人在那里得到免费的治疗。在那里还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退休医生利用从欧洲得到的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给当地人提供免费的医疗。而这些是不能离开教会对贫穷人照顾的精神和为之服务的教会人员的,因而教会的服务精神也是很多人认识基督的原因。

总有适合你的

    令人鼓舞的是年轻的教会团体,活跃在堂区和教友们的生活中。在堂区里有适合每个人的团体,有唱经班,辅祭班,祈祷小组,舞蹈小组等。在假期的时候也会安排适合不同需求的培训班,有适合高中生的,小学生的,大学生的,也有适合新婚夫妇的,还有适合工人的,农民的。
    在一般的主日天每个堂区根据需要安排弥撒,一般都有两台主日天的弥撒:一台是英文的,另一台是本地话的,也有根据需要而定的。当地的年轻人大都喜欢参加英文弥撒,而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则喜欢参加本地话的弥撒。在非洲,当地人会在弥撒中跳舞、鼓掌、握手等,气氛非常活跃。还有很多的老人喜欢那种庄严神圣的具有拉丁风味的弥撒。因此,青年组的弥撒热闹、活跃,有现代的风采,而老年人的弥撒则庄重、严肃,具有神圣的特色。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弥撒在那里总有一台会使你满意。
    而在弥撒中跳舞的小孩是教会本地化的代表。在周末的时候有舞蹈老师教给他们适合不同节日的歌曲和舞蹈。他们常常会身着不同颜色的又具有本地特色的服装在主日天的弥撒中闻歌起舞,让人常会有人间天堂的感觉,弥撒和肯尼亚教友的生活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标题:非洲行——肯尼亚见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