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把情况告诉老人的家人后,他们怎么都不相信是他救了老人,反而指责到:如果不是你撞了老太太,你怎么会把她送到医院,还交了医药费,明显就是你干的嘛?!无论这位教友如何解释,他们就是不信。
他指责国际政治(对环境保护)反应的软弱是因为经济势力继续为现行的世界体系辩解,导致市场利益轻而易举地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有位记者则把这一不解上升为尖锐指责:为何教宗还要把他最后的痛苦展现给世界,为何他不早日退位?他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作出了如下解释:教宗愿意永远和世人在一起,只有世人给他带来安慰。
有一次,职工樊玉志失手损坏了价值不菲的模具,内心胆战心惊,刘哥不但没有批评指责,反而安慰他:不要怕,我们不让你赔。
一旦比约十二世获宣圣,会否因为有关这位战时教宗的更多历史记载而引发新一轮争论,或再次有人指责他为「希特勒的教宗」,仍然有待观察。
他知识渊博,说话谦卑而又和蔼,从没听到他训斥人,责备不懂教理的教友,或指责不守教规的教友。他只是以天主的圣言牧放天主交给他的群羊,以他的言行给教友作出效法基督的榜样。
讲罢,他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低下头等着妻子猛烈的指责。但是过了很久也没听到什么动静,他抬头只见妻子正背着自己望着窗外。不就是丢了一年的工钱吗?会有这么大的打击吗?该骂的时候你就骂啊,为什么没反应呢?
亦有反天主教人士提出另一项质疑,就是第一任教宗伯多禄自己也曾三次背主,在“安提约基雅∕安提阿事件”中更因伪装不与外邦人一起吃饭,而被保禄当众指责(迦2:11-14),中世纪时,更有许多教宗行为不检,他们身为教宗都犯罪
有些关怀穷人和边缘人的修女被误解为社会运动份子,被指责疏於灵修生活。教宗指出,有些人以为灵修生活就是像「木乃伊」那样,总是死气沉沉地祈祷。这是错误的。「人们应该祈祷,然後按照各自的神恩行事。
而参与者爱犯的毛病就是指责和挑衅。当然弄假成真不在少数。前几天逛街,边走边看地撞到一个人,被撞的人在原地忙说对不起。我一怔,不好意思地迅速离开,心里暗想:这个社会有很多观念正在悄悄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