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是诵读、默想《福音》中耶稣怜悯受苦者的事迹,我们就越加了解“上主的怜悯并非偶发行为,时有时无,而是从不间断”。因此,怜悯是耶稣的心态,是天主慈悲的体现。接著,教宗举出耶稣怜悯受苦者的具体实例。
教宗方济各从这段福音展开弥撒讲道,详述耶稣带来的新颖,以及耶稣劝人要把新酒装入新皮囊。教宗问道:福音带给我们什么?是喜乐和新颖。这些法学士把自己关在自己的诫命和规矩中。
世俗告诉人:成功了才能得幸福;天主告诉人:成不了圣,丢掉永生。谈何幸福?世人成功了,便会说:我获得的一切都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很多人都想认识我,因为我成功了,是强者。
教宗说:「天主的声音从不强迫人:天主提出建议,而不强加于人。相反地,邪恶的声音诱惑人、攻击人、胁迫人:它激发迷惑人心的幻想、放纵不羁的情绪,而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一,温良如羔羊,心境淡如水耶稣藉着对十字架酷刑的接纳,做了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当下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繁荣发展的国度,每日只需为自己的个人目的付出劳动,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我则认为,信仰和人主动的诉求有关。因为人生而痛苦,所以才有了宗教,以便让人超越世俗生活,寻求解答和安慰。就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言,没有全民性的信仰,没有法定的普及性的国教。
教宗然后特别谈到罗马城,他勉励信友自问在这一年中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什么。教宗说:罗马城的生活质量取决于我们众人,我们每个人都能使罗马变得更宜居、整洁、友善。
(〈天主教理〉2190#、2191#)2、什么是“教理讲授”?(答山西的一位冯弟兄:“各地教区和堂口利用寒暑期办学习班,是普世教会的要求吗?)
当时还是迫害教会的扫禄的他,有一天进大马士革,途中有一道光照射他,由于太强烈,人失明了。他听见有一个声音说:“扫禄,扫禄,你为什么迫害我?”扫禄答说:“主,你是谁?”“我就是你迫害的耶稣。”
只有给他人更多的爱和关爱,他人有爱才能给你爱和关爱,人一但拥有不了爱,就会产生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