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女儿欣然接受妈妈离开家庭成为隐修女
2021-07-07

她们不在学校教书,或在医院工作,甚至不会离开她们所住的大厦。她们祈祷。她们一天23.5小时都活在静默中。”马克又在Twitter透露,母亲有28个孙子,有些她从没有见过。

让儿童的未来充满和平 三
2007-03-05

因此,既然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这世界的地方,家庭就必须是儿童学习缔造和平的第一所学校。为人父母者,有非常好的机会帮助子女,使子女注意到这可贵的财富:即父母之间爱的见证。

餐桌尽显真信仰
2025-08-28

学生们在学校里可以学习许多新知识,真希望在教育学生学习各门文化课的同时,学校(包括我们的修道院)也能开设一个“餐桌文化”的课程,帮助学生们学习吃饭、学习礼仪、学习恰当地表达自己人生信仰的高贵形象。

走进意大利博舍隐修团体
2020-07-15

最初由四位青年男女组成(其中一位是基督教改革宗教派的牧师)。其实,早在三年前,他们之中一位名为恩佐·比安基(EnzoBianchi)的弟兄,就在这个小乡村开始了他的隐修生活(今博舍隐修院的院长)。

紫禁城里的洋画家——耶稣会会士郎世宁
2013-07-04

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但未获采纳。后来他只得出版了《视学》一书,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中西绘画观的差异,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

正确认识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2015-11-18

宗教的文化传承作用*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宗教纳入文化教育系统,以求利用宗教教化子民、普及知识,故佛寺在历史上能起到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作用,僧人可起到传史、资政、教化之功。

特稿:天主教对中国祭祖认识的演变
2017-03-30

19世纪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同样排斥祭祖,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对,指责洋教士藐视圣贤,不让信徒敬祖宗,不孝父母。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祭祖的丰富含义,给西方传教士造成极大挑战。

从罪人到圣人
2015-11-02

基督教的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常把圣人们描绘得完美无缺。无论大理石像、石膏像,或是油画和圣像,我们所看到的都是那幸福、纯洁,甚至不可能说过一句粗话的圣人,更别说他们可能度过多年污秽和令人不齿的生活了。

圣保禄的安息地
2023-08-14

西欧中世纪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西罗马末期―10世纪末,称为早期基督教时期;10世纪末期―12世纪,称为罗马式时期(Romanesque);12世纪(部分国家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称为哥特式时期

读经灵修的态度
2007-05-10

2007-2-10总第292期的“信德”上,曾摘录刊登基督教灵修专家谭沛泉博士《平凡生活与灵修》一书中的“读经灵修的态度”之——看圣经如占卜问卦一节。今续登之二、之三、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