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象征物在礼仪中的持续存在,提醒信友复活的恩典贯穿整个庆期,乃至信友的一生。此外,中世纪形成的宗教戏剧(如有些堂区演绎的复活剧)通过艺术形式再现复活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信友对奥迹的直观体验。
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在教堂里,人们互相祝福,互相问候,互相关怀,消除彼此的孤独,隔膜及寂寞。人间多一座教堂,就会少一座监狱。
他们来到世上不仅仅自己痛苦,也成了他人的负担啊….其实,每件事的存在和产生都有天主的美意,因为我们人性的不完美,造成了一些伤心和苦痛,但也就是因为这些弱小可怜的孩子们的存在,我们才会发现主耶稣给予我们的恩典太多太多了
各大宗教之间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而把注意力放在世界性的非宗教化和宗教冷漠方面,并把自己视为天主的真实存在的见证人。所以我们相信,一个互相证明的时期正在到来,但其中的证人未必总能和睦相处。
世界《并非任何需要、盲目命运、或偶然的产物…世界是源自天主的自由意志,祂愿意使受造物分享祂的存在、祂的智慧和祂的慈善》(9)。
圣经的存在只有一个理由——让我们朝向耶稣,时时以他为标的。圣经是什么圣经是天主在对我们说话,我们相信天主启示了圣经中的每一个字。
这个现象凸显了内地教会在礼仪本地化方面上的理论研究还存在差距,还存在发展开发的机遇,需要各位去推动和回应。
她开始不停地追问,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有这些事,人为什么存在,世界为什么按这样的规律运行,灵魂跟肉体是怎样的,人的思维是怎样的,人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物质能产生思维或是精神的东西。
现代的文化似乎已失去了对善与恶的意识,而我们真的有必要重新肯定有慈善存在并获胜这事,因为天主是慈善的并好施仁惠的(咏119:68)。慈善是激发人去给予、维护和推展生命、兄弟友谊和共融的任何一切。
的确,人的简单的分析似乎也很有意义:人自己无法创造生命;生命无法解释自己曾经的存在;物质世界不会无中生有生命本身……种种的疑问,令人费解。如果继续穷追不舍地问下去,人便会陷入迷惘,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