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富有深情厚意的立体画卷呈现在眼前,好像一座美丽的天堂。感谢大圣方济各,是他给我们开创了这一美好的庆贺耶稣圣诞的仪式。
但在基督死亡奥迹的光照下,死亡是有意义的,死亡成了救恩条件,死亡综合了人的一生,作为圆满的结束。下面简略论述在基督奥迹的光照下,神学对基督徒的死亡所作的解释。
这里不只是去探寻约旦河的源头,最重要的是耶稣曾经来到过这里——斐理伯的凯撒勒雅(路9:18;谷8:27;玛16:13)。
到了新约时代,圣经对如何帮助穷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玛窦福音记载:耶稣在橄榄山上曾教训门徒们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做旅客时,你们收留我……”很明显,耶稣就是把这些不幸的人,看成是他的弟兄
(达12:2-3;依26:19)三、新约的死亡观新约子民对死亡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生命与肉身自然消失的死亡,而更深一层地把死亡视作不能得救的状况。正如耶稣所言: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还是一粒。
作为一个教友,最重要的是他的信仰是否根深蒂固。在一个不信仰的社会中,在一个信仰占少数的团体里,在一个有信仰会直接威胁、侵犯自己的切身利益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并且,要以“普遍性、恒久性、敏捷性”去认真践行,善度“耶稣化”生命。谆谆劝导人行耶稣所吩咐的,经由基督的道路真理生命升华人生,共仰天主的国来临.在读完《葡萄园雇工人》一文后,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玛13:29-30)这里的主人是指基督耶稣,仆人是指天使,麦子和稗子分别指善人和恶人。耶稣为什么怕拔稗子时连同麦子也拔了呢?
这次枢密会议的读经选自《马尔谷福音》。耶稣在与门徒们谈话时,第3次宣布祂不久后的死亡和复活。他们朝耶路撒冷走去,耶稣与12宗徒的谈话是在路上进行的。
因此改变计划,首先向师生们简要地介绍了讲稿内容,然后与师生们展开了轻松喜悦的交谈对话。 教宗先简要介绍了他的讲稿内容,他说,在耶稣会士的培育中,气度是人性成长中的重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