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孙艳燕:关于“世俗化”的解读
2012-02-15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不再体现整个社会的凝聚力,而逐渐成为个别私人的选择,并且被众多非宗教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所争夺和取代。

爱胜于死亡
2008-11-13

在那里,她出没于贫民窟及置身于众多的拾垃圾者之中,致力于改善他们的健康处境及教育儿童。于是,修女开办了诊所、儿童学校及供孩子们活动的花园。

梵蒂冈:教宗方济各发表二O一五年世界传教节文告
2015-05-26

而且,基督毕生都体现了传教,密切追随祂的男女老少们也都完全地承担起了同样的特性。传教,也是教会本质的同时,其本身而言也是各种献身生活的本质。不能忽视,否则就会留下有损神恩的空白。

保禄——基督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二)
2009-06-04

(续)为了让宗徒们进一步理解福传的大公,保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人;但我却使自己成了众人的奴仆,为赢得更多的人。

信德文化研究所所长 张士江神父致欢迎辞 Welcoming Address by Fr. John B. Zhang Faith Institute for Cultural Studies (FICS)
2019-05-21

的确从超上“我栽种,阿波罗浇灌,然而使之生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7)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把福传不利的结果简单地留给天主,安慰自己,减轻自己的责任。

特稿:从灵修角度看婚姻、独身与修道生活
2020-04-29

从教会历史的角度来看,或许是为了反抗异端社会普遍流行的放纵,又或许是为了表达初期教会对世俗的超越,教父们常常在著作中呼吁世人过独身的生活。

在第八次希望之光防治艾滋病培训活动上的讲话
2004-12-15

2004年3月,浙江景宁县人民医院的退休护士刘元勋教友为河南的艾滋病儿童寄来了500元。

教宗方济各2015年8月26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家庭——祈祷
2015-08-28

此时,儿童的心已化为祈祷的场所。这是圣神的恩典。我们切莫忘记为我们每个人祈求这恩典!

印度修女德肋撒——爱的哲学(一)
2011-10-31

无助儿童尊称的妈妈修女遗爱人间,举世闻名,专门救助贫病垂死的当代伟大人物德肋撒修女,不幸于上星期五去世。我们用中文说她的名字德肋撒,使人感到生疏。

齐家之本
2018-10-22

家庭对于儿童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而母亲的存在更应成为家庭中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儿童们都具有敏感而仁爱的天性。他们很容易快乐,也很容易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