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正如我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所说的,「因环境恶化,使生活日趋赤贫,要逃离家园的移民数目大增,着实令人感到悲哀。」[7]大多数人循正常管道迁移。
天主正是通过人的努力,来实现他的旨意。祈祷所建立后不久,敬老院的老人由原来的二十几位猛增到100多位。这里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堂口,更加受到教区的重视。
他引用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通谕中的话说:“福音的喜乐源自耶稣,凡与他相知相遇的人,其心灵和生命必充满这份喜乐。凡接受他救恩的人,必从孤独中被解放出来。与基督一起,喜乐就会生生不息。”
因为,他们在讨论上帝或天时,通常指精神与永恒的存在。3、高一志认为,利玛窦使用上帝、天与天主的术语,是长期神学反思的结果。
因为,他们在讨论上帝或天时,通常指精神与永恒的存在。 3、高一志认为,利玛窦使用上帝、天与天主的术语,是长期神学反思的结果。
“多神教”则通过人的生活经验而宣称,世界的“创造主”有很多个,而且这些“创造主”也和人一样,有冲突,有善恶,有帮派。启示的宗教,基本上都清楚地知道:天主只有一个,万有只有一个起源。
其实,教会高层也提倡本地化,1919年,教廷发布《夫至大》通谕,强调培养本地神职人员,认为福传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由外籍传教士管理的教会,而是要建立一个由本地神职领导的本地教会。
所比喻的忠信仆人,无论是赚五个塔冷通的,还是赚二个塔冷通的,都得到了同样的称赞,因为他们同样是侍奉主。主题突出是在营业的过程中,两个人都是即勤勤恳恳,善良忠信。
在这里,他远离了世俗的喧闹,获得了一方净土,度着一种身在尘世心系天乡的恬静生活,这样的环境,为他造就了一颗爱主爱人、专务祈祷的心,一种克己苦身的精神。为他来说,基督就是全部,生活就是基督。
(参阅《圣言之净配》5)圣十字若望写道:「少许纯洁的爱,对于天主和灵魂都是更为宝贵的,且更有益于圣教会,远胜于其他所有工作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