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社邮递来的报纸,都是通过他的手发给家乡教友。我后来也加入信德报的文字福传工作。
我也会买几本上海光启社出版的教会圣书送他。他如饥似渴,读了又读,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就和我讨论,有时,一直讨论到深夜。他对圣教会道理的理解有时让我惊讶,他总会有自已独到的理解与解读。
我们要多调动教友的积极力量,发挥我们的优势,多为社会做贡献。现在提倡新农村建设,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帮助农村的教友们。傅主教的离去,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我作为他的亲密弟兄、老朋友,祈愿他安息主怀。
这些流浪儿在公立学校受到了歧视,社会把战争带来的恶果转嫁给了这些本来已经很不幸的孩子。福拉乃甘神父决定自己成立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什么样的歧视都不准存在。
现在的爱培坊已经发展到了二、三十位义工成员(大部分为外籍华人),决志传递基督的博爱,救贫扶困。当他们去落实这份服务的时候,只要是有需要的人,都是援助的对象,不分教内教外。
刘神父是天主手中的一支笔,天主用他54岁的人生,31年的铎职生涯,写出了忠信、勤勉、牺牲、奉献、博爱、坚强、勇敢的真谛,我们盼望他早日荣获上主所赐的荣冠,并在天上,时时刻刻为我们转祷。
对弥神父而言,这并不是空洞的理论,他也真正把弥勒佛的慈爱和基督的博爱完全地融合在他的生命中,特别是与别人的交往中。
文致和主教等人为救助难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彰显了天主教的博爱、慈善。这种爱,即是人类共同的爱,是一种普世的爱,是一种体现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爱。
信仰,仁爱,责任,服务,分享,福传,博爱与幸福是我们新时代的精神,也是新时代的使命。这简洁的文字,却流露着理想的高远,承载着深刻的内涵,标识着目标的神圣,闪现着生命的灿烂。
在一个世纪人生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以自己的一生为笔,以岁月为墨,书写着无私奉献和博爱的美丽人生。他就是我们最尊敬的亲人长辈,刚去世的郭夫德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