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不认为耶稣会复活,所以看不到任何的“好信息”。负责把耶稣钉在十字架的百夫长,是最能真正感觉到福音的人。比拉多选了他负责这棘手的任务,就是招待这位从纳匝肋来的、极具争议性的经师的死刑。
后来艾格妮丝在一位耶稣会修道士的辅助下,加入爱尔兰修道会,这使她有机会来到都柏林修道会总部,接受为期一年的训练。结业后,特里萨被派到印度加尔各答圣玛利亚修道院的学校教书。
而几乎和他身处同一时代的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的依纳爵,则让我从情感上觉得更亲近。这并不只是依纳爵属于天主教会这个原因。马丁·路德则在我心里有一种距离感。
据说天主教最早在1633年由比利时籍耶稣会士金弥格传入本村,迄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外籍教士先后在村内及南山坡、北山坡建造了育婴堂、教堂和修院等多处建筑。
1905年,马相伯与耶稣会士的办学思想产生冲突,转而创办复旦。震旦大学是天主教背景,圣约翰大学由圣公会创办。相比之下,沪江大学的传教士则来自提倡自由主义的低派教会——浸会。
最后,我想用下面的这几段文字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上世纪享誉全球的耶稣会神学家卡尔-拉内曾说过:“二十一世纪的的基督徒,要么是个奥秘主义者(mystic),要么什么都不是(nobody)”。
十六世纪时耶稣会士也热心推广此敬礼,如圣玻尔日亚、圣伯铎加你修等。十七世纪时圣方济沙雷也是此敬礼的热诚传播者。
他成了名耶稣会士,发了愿。之后他成了位神父,去福传,被派往了东方。当时,传教士前往东方的旅程意味着他们被派往未知世界。他去了,因为他充满了使徒热火。
2011年10月13日,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他为马尼拉大主教,耶稣会士卡塔利诺·阿雷韦洛(CatalinoArevélo)在塔格莱之前曾担任国际神学委员会成员,据他称,由于菲律宾主教团内部存在一些阻力,这一任命有所推迟
任大援在明末清初思想史中,以耶稣会士为首的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天学”思想,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首先,传教士的到来,使中国人通过“地图”看到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