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洞儿沟朝圣


2008-12-08 14:31:42 作者:房骅 来源:信德报(总第357期)

    “洞儿沟的教堂,秀丽端庄,虽经百年沧桑,依然辉煌。她是历史的见证,不朽的丰碑,稳渡世海的星光。亚松达的故居,翠柏映窗,小堂塑像画廊,静谧幽香。她是诚朴的象征,谦爱的昭彰,人间天使的地方。方济各的会院,横卧山冈,饱经战乱创伤,悲壮凄凉。她是苦难的缩影,逾越的象征,中国教会的滥觞。”这是今年金秋九月到山西太原洞儿沟朝圣的真切感受。
    9月3日上午,在邯郸市汽车西站同武神父乘公交上高速向山西进发。公交车出都市、过平原、进山区,行程六小时到达太原。
    9月4日上午8点,由武神父同村的一位教友,带上我们一行六人离开喧嚷的太原,向朝圣地洞儿沟进发。面包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约一个半小时,但见近处道路两旁的苹果园里硕果迎人,远处山峦重叠,树木苍翠。在一座大山脚下,静卧着一片农庄,这便是令人向往久已的洞儿沟朝圣地了。
    车进堂院,但见院内绿草如荫,草坪巨石上的红色“牧”字赫然醒目,三两个白色的汉白玉石羊更是站卧安详,惟妙惟肖。我们先进古老的露德圣母堂内诵念了一分欢喜玫瑰经,堂内放满了跪凳,两排巨大的石柱支撑着这座庞大的十字形建筑,阳光透过四周的彩色玫瑰窗美丽异常,正祭台上方十字架上的主耶稣是整个教堂的中心。
    据说天主教最早在1633年由比利时籍耶稣会士金弥格传入本村,迄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外籍教士先后在村内及南山坡、北山坡建造了育婴堂、教堂和修院等多处建筑。今天的露德圣母堂1939年由榆次教区富济才主教重建,大堂坐北面南,呈十字形,共32间,气势巍峨,装饰古雅,为罗马式建筑。


七苦山下的方济各会院

    由教堂出来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真福亚松达故居。陈列室内的墙壁上先后有序,图文并茂,为人们详尽地展现了真福亚松达的童年生活、修会生活、珍贵遗物、身后荣耀等光辉见证。陈列室内古朴的椅柜、瓷器画像再现了百年前修女生活的勤朴和圣洁。亚松达故居内桌、椅、铺各一,陈设十分简朴。身着白色会衣的亚松达修女端坐桌前,正和两个儿童说话,塑像生动,微妙逼真。“小圣堂”内,祭台圣像、跪凳椅台,皆古朴典雅。意大利籍亚松达修女1904年3月19日起程来中国,经山东到太原,来到洞儿沟会院。亚松达修女负责这里孤儿院的厨房和洗衣房及喂牛、挤奶、种菜等杂活。1905年3月19日亚松达修女染伤寒,4月17日逝世,一股柔和清香三日方散,众人称奇。1954年被教宗比约十一世列入真福品。真福玛利亚亚松达修女一生谦和诚朴,事主虔诚,堪称信仰楷模。当我走出故居时忽然被东墙壁上的碑文所吸引,上书:“纯正的用意,就是在于为爱天主而做的一切事”,这大概就是修女成圣的秘诀吧!现在洞儿沟村有1300人,全部是教友。堂院内有圣堂、神父楼、修女院、教友活动朝圣住宿楼、诊所、幼儿园等建筑,是目前太原教区最著名的堂口之一,也是国内著名的朝圣地之一。
    离开教堂,我们沿山路拜苦路向“七苦山”进发。十四处从山脚绕山路向上分散排列一直到山顶的“上天之门”牌楼下。十四处每处的浮雕圣像都是由青砖垒起的带十字架尖塔所镶嵌,十分庄严古朴。每到一处,大家都要在经文后做简单的默祷。山坡上山花五颜六色,松柏漫山遍野,苍翠欲滴。涉阶站在雄伟精美的石制“上天之门”牌楼上向山下极目远望,晋中平原尽收眼底:前方的汾河水蜿蜒流淌,远处的公路、农舍、庄园等清晰可见,近处山脚下著名的“方济各会院”被山花野树掩映,古朴建筑群与大自然相互映衬,异常和谐。右边石鸡山侧的清泉湖水宛如明镜,左边北山庚子年致命坟和七苦山的建筑遥相呼应。复登39级台阶,展现在人眼前的是七苦山顶上的巨大广场。广场正西便是著名的金碧辉煌的圆形天坛式的“祭坛”和故宫太和殿式的“忧苦之慰圣殿”。主建筑两侧红花绿草掩映的汉白玉十二宗徒塑像,像圣母山上的坚强卫士在迎接着四方而来的朝圣者。天高气爽,圣殿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座喷泉的水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玉洁冰清,圣地的泉水更是沁人心脾,涤人身心。我们走过辉煌的“祭坛”,上台阶便进入了雕梁画栋的“忧苦之慰圣殿”。明亮宽敞的大殿内,正中主祭台上方是一幅主耶稣“十字架上托母”的巨大画像。祭台和坐塌皆为古式木制。两边侧祭台上方各供圣母画像两尊。殿内外的廊柱上皆雕梁画栋,上面多是玫瑰经十五端和其他的圣经故事画像。一分痛苦玫瑰经后,我们到主殿南侧的偏殿休息,顺便采访了看守圣殿的一位姓张老者。
    张先生介绍,七苦山得名源于百年之前的冰雹天灾,幸赖神父带领洞儿沟教友游行祈祷,并将十字架插遍南山顶上,方才免去每年的冰雹之灾,庄稼有了保障,村民得以保全。从此,洞儿沟的神父教友,每逢秋收季节,总要上山祈祷,感念十字架免灾之恩,1924年又在南山上建立“七苦山圣母堂”,从此南山改名“七苦山”。“文革”期间原“七苦山圣母堂”被破坏。1992年开始,在太原教区神长教友的艰辛努力下,历时五载九个月,在山顶建成了民族特色的圣母七苦大殿和祭坛,并于1998年9月14日光荣十字架节举行盛大的奉献大典。山下著名的方济各会院解放后,曾由军队长期占据,近年方归教会,正待修整……听了张先生的介绍,迫不及待地向山下的古老会院奔去。
    这座古老的城堡式修院坐落在七苦山脚下,被绿树山花环抱,仿佛正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宣告着明天的辉煌。进入会院被山路旁一幅巨大彩塑喷绘标志所吸引,背景上用红色楷字写道:“方济各会在中国历史上有其重要的一页。他不仅是方济各会培养修士的重要基地,还是方济各会传教士的总基地。该院由圣艾士杰主教从山东请来建筑师法国籍神父潘德盛设计绘图,1891年动工,1893年建成。从建院以来,迄至20世纪40年代,时断时续为山西、山东、陕西、湖南等省曾培养出方济各会神父近百名。”会院分西院和东面前后院三部分组成,大小房屋百余间,多有坍塌,废弃有年,只有后院还有人住,但也是满院荒草,十分荒凉。但观整个会院的房屋布局建筑采用了中国古朴和谐,凝重典雅的艺术风格,虽然百废待兴,但无不美轮美奂。
    下午1点,当我们踏上回归的路,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问题:洞儿沟方济各会院的沧桑历史,正是近代中国教会的缩影。

 

本文标题:洞儿沟朝圣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