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斯蒂凡尼娅·法拉斯卡在2017年出版的《若望·保禄一世:死亡纪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他最后的日子。她的作品借鉴了医学报告、证人证词和相关文件。
在卢恰尼主教的笔下,记录了他对大公会议几个关键问题的看法。首先是礼仪问题。他这样写道,在关于弥撒的重大问题上,能向信友们提供哪些帮助,使他们从中获取最大的效果呢?
记得有天晚上,我们曾一起在施普雷河畔古老的街道上喝德国著名的热啤酒御寒。20年前在德国与前辈的相遇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之后,在海峡两岸及国际会议上我们又多次见面,每次见面,他总是关心和鼓励我。
她在论文中记录了多名尼日利亚受害者在意大利重新融入社会的历程,并解释道:“故事都很类似,而且呈现出还要做很多的事,才能让这些人真正过上自力更生、没有危险的生活。”(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不过,30多年来,许多听到默主歌耶讯息的人或前往朝圣归来的人,在生活上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热心参与弥撒、努力多祈祷及守斋,许多冷淡教友悔改,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果实。
2000年,教会响应教宗保禄二世禧年朝圣活动。当时,圣心山属于胡庄堂区的下属堂口。胡庄堂区的本堂张寿勇神父、刘学兵神父带领九个堂口的教友,并邀请袁广义神父、任佃强神父、梁基业神父同去圣心山朝圣。
当然,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老年教友自己的活动,比如老年教友的祈祷小组、读经班,以老年教友为主的朝圣等。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宣福典礼结束时,来到圣伯多禄大殿向新真福的圣髑致敬,并向在场参礼的各国朝圣团体人士讲话。
这一天罗马气温相当低,但是天空晴朗无比,有许多罗马市民和各国朝圣人士在中午时分便聚集到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和教宗本笃十六世一起颂念三钟经,并聆听他讲话。
隔天四月十七日星期一中午,他在夏宫庭院阳台会晤了两千多名来自各国朝圣人士,带领他们颂念《天皇后喜乐》三钟经,并发表简短的讲话,邀请他们为基督的复活而喜乐,同时谈到圣伯多禄大殿奠基五百周年纪念日。